我們一直在宣稱給全世界提供了價廉物美的產品,讓許多國家受益。但有正常理性的人都知道,廉價的東西質量不可能好,高品質的東西成本必然高,所以一分錢一分貨才是正常的經濟邏輯。但中國經濟就是靠低價競爭優勢在打遍天下,在全球立足。
說到中國經濟,最突出的就是具有低價優勢,這是全球其他國家所做不到的,所以中國也成為全球最厲害的「內卷之王」。
如今強如馬斯克這樣的人,儘管能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以為可以像火箭發射那樣依靠低價而獨步全球,但在與中國比亞迪等電動車企的低價較量中也敗下陣來,現在中國車企已經推出低於十萬的電動車,遠超馬斯克的想象,所以馬斯克認為中國企業太厲害了。
我們一直在宣稱給全世界提供了價廉物美的產品,讓許多國家受益。
但有正常理性的人都知道,廉價的東西質量不可能好,高品質的東西成本必然高,所以一分錢一分貨才是正常的經濟邏輯。但中國經濟就是靠低價競爭優勢在打遍天下,在全球立足。
但中國經濟雖然憑藉低價競爭優勢佔領了市場,獲得了大發展,但這種低價競爭發展模式導致了兩大後果:一是企業普遍利潤低下,生存困難;二是居民收入低,消費能力弱,使中國經濟缺乏內需發展動力,必須依靠國際市場。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無法實現內生性增長,無法實現自我循環發展。這就表明我們的低價競爭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有問題的,不正常的,不健康的。
中國企業的低價競爭是通過兩個不正常的途徑實現的:一是通過侵權山寨仿製,或者通過降低質量的造假手段,實現低價;二是通過不計成本的補貼燒錢,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建立低價優勢。
而這兩種方式實現的低價,都不是通過生產工藝改進和技術創新降低了產品成本而實現的正常的低價,所以這樣的低價並沒有推動生產和經濟進步,是不可持續的。
梳理一下中國經濟低價競爭發展的歷史,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放開了對經濟的控制,經濟的發展主要靠個體工商戶、鄉鎮企業、私營企業推動,當時整個社會商品短缺、生產嚴重不足,這三種經營主體都既缺乏資金、也沒有技術,所以主要靠仿製和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迅猛發展,而國企也是引進和仿製外國的技術,由此就形成了中國經濟主要靠仿製和生產假貨快速發展的模式。所以世界各國的仿冒品牌在中國大街上都能見到。
雖然政府也在打假,但只是象徵性的,遇到太突出的案例抓一下,按照我國法律,處罰也不重,最多只是沒收繳獲的假貨。當時大家的認識就是,生產假冒偽劣也能帶動GDP,推動經濟發展。
到21世紀淘寶等電商的崛起,為仿製和假冒偽劣的泛濫注入了新的動力。過去在線下銷售假貨速度慢,受地域限制,而且容易被打假,現在將假貨的銷售搬到了線上,一方面面向全國,突破物理時空限制,銷售規模急劇擴大,極大方便了假貨的銷售;另一方面也便於假貨生產商的隱蔽和降低生產成本,使打假更加困難,因為很難找到假貨生產商;同時電商等互聯網經濟免徵稅等優惠政策,更有利於假貨的低價競爭。
所以淘寶藉助于假貨的低價銷售而迅速崛起,假冒偽劣生產商藉助淘寶等平台,以超出想象的低價優勢迅速席捲全國,很快打敗了實體商業。電商與假貨相互成就,造就了中國電商的迅猛發展,這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淘寶一直都因出售假貨和侵犯知識產權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入「惡名市場」黑名單,是全球最大的假貨市場。而中國一直支持電商經濟這種新經濟,只是警告一下淘寶等電商,電商也象徵性地每年都在打假,但假貨在電商平台已經司空見慣,人們根本無能為力。
馬雲在打假時還曾經公開辯解說,有的假貨質量並不比真貨差,這反映了一種什麼認識和意識?
與此同時,在線下假冒偽劣產業銷售中唯一成功的是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城,這些低價仿冒偽劣產品,以低價優勢,銷售到了東南亞、印度、中東、非洲、中東、南美等地區。
低價發展的第三階段就是2015年之後,通過燒錢低價迅速佔領市場的互聯網經營模式開始主導中國經濟發展。
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經營模式,就是不管成本,通過燒錢來迅速創造一個新的市場,通過佔領市場獲得流量,通過流量獲得資本投資、支撐企業發展。這實際上是風險投資的邏輯,這種資本投機邏輯只在具有巨大技術創新可能的高科技領域有意義,實質上是一種賭博式投機,100個項目99個都失敗了,有一個成功上市后大賺,就可能收回成本。
而中國將這種特有的互聯網經營方式繁華推廣到所以經濟領域,造就了表面的繁榮,實際上是一地雞毛。
比如共享單車,這個從成本上看根本不可能盈利、不可持續的項目,仍然能以低價存活下來,主要靠的是美團、滴滴等企業的補貼生產。
大家都知道這種全都虧損的惡性價格戰打下去沒有贏家,不可持續,但沒有辦法,在這種無底線內卷生態環境下,想生存下去,就只能參加內卷之戰。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目前中國在光伏板、鋰電池、電動車等新興市場領域,以低價優勢佔有了全球市場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妥妥的一個全球領先。
但是,中國這些全球領先的新興產業都沒有盈利能力,也就是並沒有持續的競爭力,因為他們是以低於成本的低價銷售而獲得了市場份額的。
而以低於成本、不盈利的價格銷售,是一種相互殘殺、不可持續的不正當的惡性市場競爭方式,是應該被禁止的。因為這樣無底線內卷地競爭下去,最終會讓大多數市場主體都失敗,只剩下最後幾個生存下來的寡頭,是對正常市場生態的破壞,對經濟發展並無任何好處。
而這種低於企業真實成本的惡性低價競爭,卻成為中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殺手鐧。中國在這些新興產業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很高,但企業並沒有什麼盈利,主要是靠產業補貼、稅收優惠、出口退稅等政府補貼生存,這種發展是無效的發展,根本不可持續。所以歐美國家築起了關稅壁壘,拒絕參与中國企業的低價競爭,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內卷式競爭下去,他們的企業只有死路一條。
而進入不了歐美市場,中國新興產業的企業就只能在國內低價廝殺,由於市場份額就這麼大,企業贏不了利,反而因為價格戰導致電動車、燃油車等整個汽車市場的總體銷售額下降,更無法增加就業和稅收,企業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補貼生存。這對經濟發展有好處嗎?一點好處也沒有。
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出現的大問題。如果不是建立在生產技術成本的真正降低,而是依靠偷工減料造假貨、政府補貼而以惡性價格戰來推動產業和經濟發展,最終的結果就是讓少數成功的經營者獲利成為富豪之外,其他的人包括政府都成了輸家,而社會經濟陷入了價格下降、消費降低的死亡螺旋之中。
市場經濟雖然強調自由競爭,競爭出活力,競爭激發創新,競爭推動發展,但市場經濟要健康發展,政府把好三關,或者說必須守住三條紅線:一是把好質量關,禁止假冒偽劣。如果讓造假企業大行其道,以低價獲得競爭優勢,意味著劣幣驅逐良幣,經濟質量就會下降,經濟將進入低質化惡性循環軌道。所以發達國家對質量和造假處罰很嚴厲。
二是反對市場壟斷。競爭少數企業壟斷市場,利用市場優勢獲取高額利潤,這樣會使作為消費者的民眾受害,阻礙經濟創新發展。在歐美國家出現過少數卡特爾壟斷市場的事情,所以發達國家制定了反壟斷法。
三是反對不正當競爭。主要是禁止以低於成本價銷售、打惡性價格戰,因為這樣會導致市場出現弱肉強食的內卷,破壞市場生態,讓正常經營的企業受害,破壞經濟健康發展。
發達國家基本上這三關都把控得較好,所以其市場生態比較健康,經濟能持續發展,而我國改革開放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對市場的造假售假、惡性低價競爭沒有嚴格禁止,比較放任,於是就出現了今天這樣的狀況:造假者、低價銷售者得勢,經濟進入質量下降、製造降級、消費降級、發展動力不斷下降的惡性循環。
一個正常健康、正循環的經濟生態是,創新的、先進的、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的上升,推動了物價的上升,技術進步和創新帶來了居民收入、消費的上升,彼此相互促進。
只有一個物價逐步上升的經濟體,才是一個正循環的、發展的經濟體;一個物價下降的經濟體,會陷入生產、消費交互下降的負面惡性循環,無法實現持續發展。
來源:子夜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