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舟
中共海軍陸戰隊或陸軍兩棲合成旅配備了兩種戰車,一種是ZTD-05兩棲突擊車,一種是ZBD-05兩棲步兵戰車。
ZTD-05兩棲突擊車裝備了105毫米火炮,替代退役的063A水陸坦克,以提供對灘岸的火力打擊,但其結構卻是裝甲車,防護力較差,應只能乘坐4人。ZBD-05兩棲步兵戰車主要是運送人員,僅配備了30毫米機炮和重機槍,應可乘坐8人,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和其它國家的兩棲戰車類似。
中共的登陸艦數量並不多,有限的空間卻要搭載更多ZTD-05兩棲突擊車,為提高火力而減少了乘員。這表明中共軍隊清楚,火箭軍對台灣發射完導彈后,再開始登陸作戰,此時中共海軍和空軍都難以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
中共空軍戰機應忙於空戰,是否能奪取台海制空權還是未知數;中共的轟炸機、殲轟機還不能出動,否則難以應對台灣的F-16戰機,也無法躲過台灣的各式防空導彈。中共空軍何時才能發動空襲誰也不知道。
中共的海軍艦艇,只有驅逐艦能裝載對地攻擊導彈,應該配合火箭軍一同實施導彈攻擊,而且主要目標是台灣東部那些火箭軍打不到的地方。中共登陸部隊行動時,導彈和火箭炮基本應該打完了。大多數中共艦艇因懼怕台灣的岸置反艦導彈,不會輕易靠近台灣海岸線100或200公里之內,艦炮射程最大隻有幾十公里,根本無法向台灣海岸轟擊;即便冒險靠近,艦炮口徑也較小,055和052D驅逐艦配備了130毫米艦炮,054A護衛艦艦炮口徑最大隻有76毫米。
因此,中共的登陸部隊只能自己解決近距離岸轟火力的短缺問題,在兩棲突擊車上配備105毫米火炮,實屬無奈之舉。這實際只有理論上的可行性,中共的兩棲突擊車在水中行進時,如何發現目標和瞄準,射擊后如何評估效果,實際都是難題。兩棲戰車登陸時,速度是關鍵,若為了對岸上轟擊而減速、甚至停滯,將拖慢攻擊速度,也更容易成為靶子。
中共把裝甲車當坦克用,但防護卻較差,即便能上岸,也難以對戰台灣的坦克,更對付不了無處不在的單兵反坦克導彈,俄烏戰爭已經提供了足夠的戰例。
美軍擁有強大的空中支援和海上支援,能提供足夠的精準火力打擊。中共的另類兩棲戰車,實際暴露了空軍和海軍的弱點,以及聯合作戰能力的不足。
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