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跨年夜,小某書上有這樣一個視頻火了。
凌晨的海底撈門口,排起了巨長無比的隊伍,誇張到35秒都沒能拍全。
所有人都神色疲憊地坐在地板上等待,有人已經困得隨地大小躺睡過去了。
不懂就問,海底撈是非得在這天吃不可嗎?
正如有條評論所說,很多人寧願排隊5個小時也要進海底撈,就是為了拍個跨年視頻、照片,發朋友圈。
外面的人在排隊,你猜猜裏面的人在做什麼?
點開各大社交平台,你會看到,年輕人們為了發條朋友圈,在海底撈里可謂是用盡了力氣和手段:有人用鴨腸和素毛肚,用筷子織起了毛衣,把服務員小哥都給震撼到了;
有人用鴨腸和貢菜,極具耐心地織起了圍巾,也不管打結的部分有沒有熟透,好看就完事了。
來源:小椰子專欄
02
當代年輕人,已經被所謂的「出片」給綁架了。
彷彿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拍到美美的照片、視頻,發到社交平台上收穫點贊和彩虹屁。
你都沒辦法想象,他們能拼到什麼程度。
有99年的女生,連生娃前都要忍著宮縮的疼痛,在病床上緊急化個全妝。
但事實上,醫學生根本不建議生產的時候化妝,因為醫護人員是要根據產婦的臉色和唇色判斷她的狀態的。
有情侶跟風拍攝「潑水成冰」的視頻,燒了一壺開水走到雪地里。
還有一名中國遊客,在斯里蘭卡坐火車時,模仿網紅的樣子,請朋友幫她拍個身子探出火車的視頻。
幸好是掉進了灌木叢中,往前一點就是石頭和大海,後果更不堪設想。
當你以為這類行為很小眾的時候,點開評論區,你會發現:多少人,為了「出片」,可以連健康和安全都不要了。
趁自己還瘦的時候,戴個假肚子拍孕婦照,就算沒有男朋友也可以自己先拍了。
有大聰明甚至能用一天的時間預製7天的朋友圈,像特種兵一樣馬不停蹄地換衣服、髮型、趕到各個場所拍照,看的人都覺得累。
03
之前國外就有個很火的短片《虛假的你》,將當下社會的虛偽現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洗漱完畢、精心畫好全妝的女人,躺回枕頭自拍了一張,配文:「早上好,剛醒~」
生活中越是缺失關注,越是需要通過網路來填補。
一旦沒人回應,你會立刻產生急迫和焦慮,進而自戀受損,開始自我攻擊,我是不是很平凡,是不是沒人愛我。
這種反反覆復,讓每一位原本就低自尊,缺乏愛與關注,喜歡討好他人的人更恐慌,更努力拍照打卡,企圖從點贊中找到對自己生活的肯定。」
04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社會比較理論」,指的是:人經常會在缺乏客觀的情況下,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來進行自我評價。
我們渴望通過朋友圈的內容,向其他人呈現一個更好的自己。
這種行為背後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就是:渴望被認可、被喜歡,來證明自己足夠好。
這種需求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你已經習慣於被朋友圈綁架,做什麼都只考慮「出片」;
一個點贊一條評論都能讓你精神內耗半天,那你的情緒註定會被他人左右。
事實上,一個很扎心的現實是:我們的人生真的沒有那麼多觀眾,大多數人最關注的只有自己。
生活的意義在於體驗和感受,而不在於別人眼裡的「人設」。
當好自己世界里的主角就好了,不必非得展示給別人看、獲得他人認可。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來源:小椰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