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最近熱議中國海外稅收追繳行動,至少涉及上海、山東、浙江、湖北四個省。
5月15日又傳出三則來自上述四省以外某特區的消息:作為四個試點城市之一,該市已經成立工作專班,挨個打電話。專班工作人員簽了保密協議,只干不說。按現在規定,即使你過去一年在港股投資整體虧損,但只要有單筆交易盈利,你也要補單筆收入稅,美股港股投資者對這個規定感到匪夷所思和憤怒。
有讀者反映,4月25日,ta收到市稅負責境外稅務科室人員電話,追繳其境外投資所得稅。三年半累計交易金額1.61億美金,整體虧損5萬美金。但稅務人員告知要逐筆查核,單筆有盈利的話,盈利部分算境外投資收入所得,需要補繳所得稅。這是要逼死我的節奏啊,1.61億美金交易額,雖然整體虧損,但逐筆核對,補稅可能幾十萬到上百萬美金。
一位家傳的朋友的反饋是:按年度盈利報稅20%,是合理的。稅務只是叫去聊了一下,讓填申報單。
此事的背景是,一方面,財政少收了六七成,另一方面,大陸民眾赴香港等境外辦理銀行卡的熱度從去年起持續攀升,換匯投資境外的風氣已從富豪階層蔓延至中產。
我在家傳編輯部的讀者群里問了一下,發現有1/3的朋友擁有境外賬號。
另有一些企業家傳主,正在將產業轉移至境外,以應對各國對中國產品反傾銷的壓力。
對官方而言,這意味著境內稅源的流失,但根據法律,只要是中國人,或每年在境內居住超過183天,境外收入繳稅有法可依。
目前,各地還在打電話讓投資者主動自查和申報階段。自查報告要求對過去三年境內和境外的綜合所得(比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經營所得(包含對外投資的企業)以及其他所得(比如投資理財收益)進行自查和申報,並計算應補收入、應補稅款。
一家律所、一些網民,最近都在網上曬簡訊、電話等收到的海外收益申報提醒。
前天,武漢一地稅務局官方熱線向海外一家媒體確認:目前有接到通知,稅務部門有專門工作人員在聯繫相關納稅人,提醒境外收入依法申報,後者須到稅務中心當面諮詢詳細情況。
國家對出境財富了如指掌——
中國已加入國與國之間稅務信息自動交換的全球系統CRS。比如一個中國居民,在澳洲銀行有存款,澳大利亞金融機構會通過CRS與中國相關部門進行信息交換。
目前徵稅對象主要應該是投資收益,銀行存款不會太受影響,因為銀行只通報每年的賬號餘額變動情況,以及金額太小,所在國也要征,國家不一定看得上。
但可以確定的是,向中國公民海外收入徵稅,從之前的理論層面到現在實際發生,從個別超高凈值客戶到擴大至中產範圍,一切正在悄然發生。
有人問,是不是在為A股挽留資金?
家傳一位讀者說,林志玲要加彩禮,你也不會娶某玲,這兩個完全不構成競爭關係。
每個人都得三思:思危、思變、思退。
來源:老乾體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