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機過安檢總是要脫鞋讓人覺得麻煩又尷尬?美國這項煩人的規定終於走入歷史了!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周二(8日)宣布,旅客在美國機場通過安檢時,即起「不再需要脫鞋」,也宣告著這項沿用將近20年的規定正式退場。
搭機過安檢總是要脫鞋讓人覺得麻煩又尷尬?美國這項煩人的規定終於走入歷史了!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周二(8日)宣布,旅客在美國機場通過安檢時,即起「不再需要脫鞋」,也宣告著這項沿用將近20年的規定正式退場。
據《美聯社》9日報導這項改變全美同步生效,,諾姆認為根據試辦計劃的結果,美國運輸安全局(TSA)已擁有足夠設備與技術,能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讓旅客保留鞋子通過安檢。她強調:「我想大多數美國人會非常開心知道,他們終於可以穿著鞋子過安檢了,整個流程也會順暢許多。」
不過諾姆也補充,雖然「脫鞋」不再是標準程序,但若情況需要,安檢人員仍可能要求旅客脫鞋,「如果我們認為有必要進行額外的篩檢」。
需脫鞋檢查理由源自「鞋子炸彈客」
回顧這項規定的歷史,其實是因為2001年發生「鞋子炸彈客」瑞德(Richard Reid)企圖從巴黎飛往邁阿密的班機上引爆鞋中炸彈未遂;之後,美方在2006年全面實施旅客脫鞋安檢,年齡在12到75歲之間的旅客,全都必須脫下鞋子,與手提行李、外套等分開掃描。
TSA預先審查計劃是什麼?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被迫脫鞋。先前若有申請加入「TSA預先審查計劃(PreCheck)」的旅客,費用約80美元(約新台幣2330元),有效期5年,則可免除脫鞋、脫皮帶與輕便外套等手續,也不用拿出筆電與盥洗用品,通關快速許多。
諾姆提醒,目前「TSA預先審查計劃(PreCheck)」仍是最方便的選項,因為一般安檢線雖不必脫鞋,但其它物品還是得放上輸送帶掃描,通關時間相對會久一點。
她也透露,TSA正在檢討更多安檢程序,目標是「簡化、加快流程」。例如針對軍人與育有年幼兒童的家庭,未來預計將開闢專屬通道,並在未來6到8個月內推動更多試辦計劃。
美國積極導入人臉辨識等科技
其實這幾年,美國也積極導入人臉辨識技術與Real ID身份驗證機制,強化機場身份查核的安全性與效率。
TSA是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由時任總統小布希簽署法案成立,兩個月內迅速運作,並將原本由各航空公司聘用的私人保全人員全面改由聯邦僱員接手,負責全美機場的安全防護。
安檢總是大排長龍惹議
即便許多常飛旅客對安檢流程已習以為常,高峰時段仍常面臨「大排長龍」、行李因「忘了拿出水瓶」等違規而被抽檢,讓整體體驗大打折扣。
今年4月,川普政府任命的運輸部長達菲(Sean Duffy)就曾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詢問民眾「怎樣可以讓旅行更順暢」。隔天他在 X(前身為推特)上表示:「很明顯,TSA是大家抱怨最多的旅遊問題之一,這歸國土安全部管,我會和諾姆部長討論。」
入境仍要注意!簽證與行程須一致
雖然不用脫鞋了,但入境美國時仍有許多規範需要注意。近來因川普政府實施的「加強審查」(enhanced vetting),不只外籍觀光客,連綠卡持有者、甚至歸化公民都曾被帶走接受額外盤查與搜查。
關鍵問題出在,簽證與行程不一致,是遭拒入境的主因之一。根據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美國海關人員有「極大的裁量權」可以拒絕旅客入境。只要懷疑你來美目的和申請的簽證種類不符,就可能當場被遣返。
公民也會被盤查?
即便是美國公民,也難逃二次安檢。如果海關人員對你的證件起疑,就可能要求進一步盤查,甚至查看你的行李與電子設備,像是手機、筆電等。
ACLU表示,美國公民與合法永久居民雖不能因拒絕交出手機而被拒絕入境,但這麼做還是會讓通關時間拉長。
社群紀錄、對話內容、瀏覽紀錄都可以看?
ACLU指出,因為海關被視為「美國法域之外」,持簽證或 ESTA(旅行授權電子系統)的旅客無法有效反對手機檢查,若堅持不交出密碼,甚至可能被拒絕入境。
來源:三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