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经济「上下不分」 财政部「没人懂中国」

2013年08月06日 13:17

澳洲新闻网讯)2009年10月,驻北京大使馆的一名前财政部高官抨击政府“对华政策失调”。澳洲的中国经济专家乔斯克(Stephen Joske)更进一步,痛骂财政部“除了在报纸上读到的那些东西之外,根本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分辨得出中国经济是上还是下”。考虑到中国经济对澳洲国民收入和税收的重要性,这样的指控可谓非常严重。

四年后,“新”陆克文政府的财政部高官再次因为预测失准而遭到批评。当前以及自2009年以来,绝大多数批评都针对财政部官员未能就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对商品的需求提供准确的预测。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来源:      责任编辑:华乐  

以财政部对大宗商品出口量的预测为例,这一数据主要受中国对铁矿石需求的拉动。自2003-2004年以来,财政部便严重高估了每年的大宗商品出口量增幅,只有2009-2010年度例外,当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开始前所未有地进行扩张性建设。在2010-2011财年,以及2011-2012财年,财政部预测非农出口量的增幅将分别达到7以上和8%,结果那两年的实际增幅只有1%和5%。

主要的问题在于,财政部一直不加批判地听信大型矿业公司有关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带动商品需求),并且这一热潮将延续数十年的夸张叙事。

但事实上,从历史上看,中国的钢铁需求与城市化几乎没有什麽关系,而后者也无法解释为何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对澳洲铁矿石的需求大增。面对一成不变的“城市化”故事,财政部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可持续的,却把它当成了一种新的常态。而采矿业金融公司的高管也公开把宝押在中国的新常态上——而这仅仅是强化了财政部对中国过分乐观的偏见而已。直到最近才承认矿业热潮恐怕已经结束

财政部对中国的预测误差源于其不加批判地接受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主流阐释。即使把财政部的几名顶级官员换掉也无法提高他们对中国预测的准确性,但是,如果财政能够准备好挑战对市场共识作出挑战,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模式的缺陷意味着中国真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这或许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