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經濟「上下不分」 財政部「沒人懂中國」

2013年08月06日 13:17

澳洲新聞網訊)2009年10月,駐北京大使館的一名前財政部高官抨擊政府「對華政策失調」。澳洲的中國經濟專家喬斯克(Stephen Joske)更進一步,痛罵財政部「除了在報紙上讀到的那些東西之外,根本就沒有一個人可以分辨得出中國經濟是上還是下」。考慮到中國經濟對澳洲國民收入和稅收的重要性,這樣的指控可謂非常嚴重。

四年後,「新」陸克文政府的財政部高官再次因為預測失准而遭到批評。當前以及自2009年以來,絕大多數批評都針對財政部官員未能就中國的經濟狀況和對商品的需求提供準確的預測。

來源:      責任編輯:華樂  

以財政部對大宗商品出口量的預測為例,這一數據主要受中國對鐵礦石需求的拉動。自2003-2004年以來,財政部便嚴重高估了每年的大宗商品出口量增幅,只有2009-2010年度例外,當時,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北京開始前所未有地進行擴張性建設。在2010-2011財年,以及2011-2012財年,財政部預測非農出口量的增幅將分別達到7以上和8%,結果那兩年的實際增幅只有1%和5%。

主要的問題在於,財政部一直不加批判地聽信大型礦業公司有關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從而帶動商品需求),並且這一熱潮將延續數十年的誇張敘事。

但事實上,從歷史上看,中國的鋼鐵需求與城市化幾乎沒有什麽關係,而後者也無法解釋為何從本世紀初開始中國對澳洲鐵礦石的需求大增。面對一成不變的「城市化」故事,財政部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可持續的,卻把它當成了一種新的常態。而採礦業金融公司的高管也公開把寶押在中國的新常態上——而這僅僅是強化了財政部對中國過分樂觀的偏見而已。直到最近才承認礦業熱潮恐怕已經結束

財政部對中國的預測誤差源於其不加批判地接受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主流闡釋。即使把財政部的幾名頂級官員換掉也無法提高他們對中國預測的準確性,但是,如果財政能夠準備好挑戰對市場共識作出挑戰,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模式的缺陷意味著中國真正處在十字路口的時候,這或許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