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起营养餐缩水变质事件引起舆论关注

2012年11月30日 5:11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学生营养餐的专项补助已达150多亿元人民币。不过,中国近期发生的多起营养餐缩水、甚至变质的事件,引起舆论关注。有评论认为,中国制度性的腐败和权力缺乏监督,让营养餐变成了“闹心餐”。

中国财政部星期三公布的数字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0.53亿元,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吃上营养餐。 《法制日报》的报道说,中国国务院从2011年10月开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提供补助。目前,湖南省已 有35个县实施该计划,约150万学生享受了补助。不过,湖南近期发生了多起营养餐不营养,甚至令学生中毒的事件:9月下旬,湖南石门县一所小学的多名学 生饮用了由政府采购的“学生奶”后,患上了急性肠胃炎;10月下旬,湖南涟源市六亩塘镇一所小学的学生在饮用了营养餐中的牛奶后,出现集体食物中毒症 状;11月下旬,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一名大学生在微博上发帖,揭露当地小学生的营养餐只有1盒200毫升的牛奶和一片巴掌大的面包,根本吃不饱,而且供货 商还向学校送过期牛奶,引起舆论关注。

美国民间机构“中国信息中心”的杨莉藜认为,中国制度性的腐败和权力缺乏监督,使得营养餐变成了“闹心餐”。

“本来有关方面的原意可能是给民众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中国自上而下缺少监督的机制,缺少舆论方面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监督,使得腐败无 所不在。每人每餐3块钱的补助,看起来不多,但是每个学校的学生数量很多,经销商就认为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会通过各种方法,买通教育系统 的官员,把营养餐的生意包下来。既然他们在买通关系的时候,要去行贿,为了收回成本,那他们肯定要在3块钱的食品上面再去克扣,所以最后学生又成了吃亏的 人。所以营养餐就出现了分量不足,质量不高,甚至过期、含毒的情况。所以说,制度性的腐败现在已经是无孔不入,虽然只有3块钱,但是也会招来很多的苍 蝇。”

在谈到学生营养餐的问题时,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蓝云介绍说,向美国中小学提供营养午餐的供销商,是通过公开的市场招标决定的,并受到学校和政府的监督,值得中国借鉴。

“在美国,是一个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学区的午餐,其实是一笔很大的生意,是在市场上招标的,就是说,公司都可以来介绍自己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午餐。然后学校 和政府主要起监督供销商的作用。如果把过期的牛奶或者分量不足的午餐提供给学生,很可能几次违规以后,这个公司就不再有经营午餐的机会,这个机会就要让给 别的公司。所以我觉得,营养午餐运作的过程,还是应该由市场来作决定,政府主要应该起一个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星期三的报道说,由 于配送“营养餐”带来的物流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较高,供应商只能打“3元钱”的主意。如果学校办食堂,则可以省去供应商逐利环节。针对湖南近期被媒 体曝光的多起营养餐问题,湖南省教育厅表示,牛奶加面包的供餐模式只是当前供餐条件不完善情况下的过渡形式,各地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食堂供餐模式。

美国民间机构“中国信息中心”的杨莉藜认为,学校办食堂并不能避免财政补贴被克扣或者保证营养餐的质量,因为学校食堂由谁承包经营,这个中间又有好多的利益,可能会滋生腐败。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招标,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中国学生的营养餐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