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超15万亿为GDP三分之一

2012年12月07日 12:28

据澳新银行估计,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为15万亿-17万亿元,相当于GDP的三分之一。南京大学金融系教授杜亚斌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很多垄断性的大型国企成了影子银行,向银行借钱再转贷出去,一旦钱收不回来将对银行构成风险,因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开存款利率是当务之急。

澳新银行发布的大中华区每周经济观察报告预计,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为15万亿-17万亿元,这一规模大约相当于正规银行体系资产的12%-13%,相当于GDP的三分之一。央行曾经在去年对地下银行进行调查,并认为截至2011年5月底,中国地下银行的规模约为3.38万亿元。南京大学金融系教授杜亚斌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会对银行构成风险。

   下载连接: 16K

   下载连接: 128K

(录音):只有那些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可以借很多钱,对他们有一个政策上的倾斜,就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国有企业他现在就变成了金融中介套利。很多钱通过银行贷出去了,借款企业又把它转贷出去,对银行来说影子银行业对它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直接影响就是经银行之手贷出去的钱被转贷出去,如果这个转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的话,银行就会遭受损失。间接影响,银行体制外流动资金太多了,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动荡啊,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银行。

据了解,在金融管制、资金垄断下,大型国企等能以低廉利率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中小民企与政策限制型企业则普遍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形成金融双轨制。杜亚斌指出,影子银行发达的重要原因就是它能够给资金的所有者提供更高的回报,同时又给借款人更低的利息。

(录音):中国存款的利率是固定的,存款利率严格管制,贷款利率基本放开。银行息差很高的话意味着整个实体经济融资费用很高,整个实体经济都要受到影响,息差应该由竞争来决定,不能够让存款利率这样锁定不变,贷款利率定得很高,贷款利率自由化,存款利率也固定不变,一旦资金紧张的时候,息差很高就会给企业造成雪上加霜。等到以后资金非常宽裕的时候,贷款利率降的很低,息差又很小,银行日子又不好过。投资者就会借钱就会引发这种投机活动,这样的话就危急了银行体系的稳定。

报告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三种金融活动:地下银行、信托产品以及商业银行从事的理财产品活动。

(录音):影子行业对投资者肯定是个非常大的风险,包括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那些都是有大风险。与其说有效监管在中国,还不如说逐步的放开,逐步的进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存款利率这个要放开,这个是当务之急。利率市场化了它还是有影子行业,影子行业有它的积极方面,但是也有弊端。通过那个监管,就发挥它的有利的方面,但是约束它的不利的方面。

影子银行又称影子金融体系或影子银行系统,指非银行机构进行的信贷媒介活动。在中国表现为银行体系外的金融中介活动,如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等。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王倩李阳采访报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