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父业 传播福音 ——针灸名师陆利芳的海外创业之路
当陆利芳作为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主治医师和专家顾问,奔忙于各大医院和疗养院时,她没有想过自己会在退休后到海外开设诊所,把在父亲手中发扬光大的陆氏针灸传播到海外,也没有想到陆氏针灸能有一天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最终成为了陆氏针灸唯一的第四代传人。
在一个清净的雨天,陆利芳在Parramatta的诊所里,娓娓分享了自己13年来在悉尼的创业故事。谈及往事,这位矍铄健谈的老太太感叹命运的巧合与安排,冥冥中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岁月流转中放弃了喧闹的名利后,得到的是平淡的踏实与更持久的传承。
海外创业
1999年5月2日,陆利芳和老伴一起登陆悉尼,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退休后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大儿子家借住一个半月后,老两口决定自己独立租房,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陆利芳回忆说,“我们在澳洲没有收入,但还是得支付各种费用,可我们也不想依靠儿子。不过,我们都有一技之长,我是针灸科班出身,1964年从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毕业后,从事针灸临床从未间断,还带出了大批学生,我爱人也是经验丰富的中医,我们可以自己创业。”
在中文报纸上登了一则小广告后,就有人慕名而来,就这样,他们在家里诊治了在澳洲的第一位患者。半年后,他们熟悉了澳洲的行医法则,申请获得澳洲政府的开业执照,在悉尼西部最大的城区Parramatta火车站附近开设了以陆氏针灸为特色的中医针灸诊所,正式开始了澳洲的行医生涯。
作为解放前四五十年代蜚声海上的“针灸大王”陆瘦燕的女儿,陆利芳深得父亲真传,出国前在业界已小有名气,很多疑难病症针到病除。1998年她应邀到上海一家疗养院进行专业指导,仅用8针,就使一名昏迷7个月的植物人奇迹般恢复知觉,轰动了全院。移居悉尼后,过硬的医术,加上陆氏针灸的名气,小小的诊所通过患者的口耳相传越来越红火。
由于疗效显著,本地的许多中医和西医都把疑难病症介绍给他们,病人中有华人,也有西人,其中不少是政府官员和体育名人,还有的病人开车数小时专程求诊。陆利芳说,来澳洲后,没有遇到过无法解决的病症,不少其他人束手无策的顽症到了她手上一针见效。2003年,诊所规模扩大,还增设了中药房及经营中药代煎业务。
和许多创业者相比,陆利芳是幸运的。“诊所从一开始就很顺利,没有亏本。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用儿子一分钱的补贴,也没有领取过政府的补贴,每年还向政府报税。”不过,他们为此也付出了很多。诊所一周开6天,老两口每天坐公车在家和诊所之间往返,几乎没有娱乐的两点一线生活就这样坚持了13年。更不容易的是,来澳13年,两人回上海共两次,加起来的的时间不到20天,几乎全部身心都放在行医治病和培养下一代传人。
培育传人
出身于中医世家,陆利芳的两个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对针灸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人在国内报考大学时都与中医失之交臂,毕业后的很长时间也都从事其他行业。陆利芳到澳洲后,经常受邀外出授课及学术交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悉尼也有一个中医学院,专门培养中医人才后,便作了一个果断的决定,鼓励两个儿子到悉尼中医学院全职修习中医。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丰厚的收入,还要自己支付不菲的学费。
陆利芳当时鼓励儿子说:“眼光放长远些。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费,我们有收入,可以贴补你们。我们有饭一起吃,有房一起住。”在他们的支持下,两个儿子先后经过五年半的脱产学习,取得了澳洲悉尼中医学院及澳洲自然疗法学院颁发的文凭,双双获得了澳洲政府的职业执照,并在2006年分别开设了自己的诊所,成为陆氏家族唯一的第四代传承人。
谈及这段经历时,陆利芳不由得感慨上天的安排。她说父亲有9个孩子,她的兄弟和妹妹也都有几十年丰富的陆氏针灸临床经验,但自己是唯一仍在行医并培养出第四代接班人的后代。她笑着说:“一切都是那么巧,我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也是唯一培养出下一代继承人的孩子。如果我不来澳洲,两个儿子也不会转行中医,也许就是这么安排的吧。这也是我国外创业的最大收获。”
发扬父业
2010年11月16日对陆利芳来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陆氏针灸疗法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议通过,被列入人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六大针灸体系中唯一获得该称号的流派。这个沉甸甸的称号让陆利芳倍感责任重大,打消了原来准备退休的打算,决定把诊所继续开下去。
陆利芳的父亲陆瘦燕出生在上海嘉定的针灸名医之家,祖父李培春是当地有名的针灸医生,素有神针之称,行医59年。父亲是家中第8个儿子,随母姓陆,自小得到祖父真传,18岁便开始行医生涯。中年后融会贯通自成一派,蜚声海上并驰名中外。陆利芳说,那个时候病家通宵排队候诊,诊所特别忙,自己从小就喜欢针灸,一放假就到诊所帮忙,给父亲端针盘,学到了很多东西。
1958年陆瘦燕放弃了收入丰厚的私人门诊,接受上海中医大学邀请,出任针灸系主任,育人著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陆利芳从西医专业转入父亲的针灸系,得到父亲的系统教授。令人扼腕的是,陆瘦燕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在上海针灸研究所隔离室内遭到残酷逼供,仅十天就被夺去生命,终年才60岁。
回首那段日子,陆利芳心情沉重。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她和老伴将陆氏针灸诊所开设到了海外,并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为第四代传人。如今年逾七十的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将把父亲的事业继续传承下去,让陆氏针灸给更多的患者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