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难难!中国新政一下 不少孩子都喝不上奶了 国内宝宝想喝澳洲奶粉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啊 代购们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2018年01月03日 13:20

来源:第一传媒

2018年已经到了,相信不少狗宝宝正在路上!

再加上国内二胎政策已经渐入高潮,甚至已经在讨论啥时候放开三胎!

狗宝宝要井喷

都说财犬旺福,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2018都有个伟大的造娃计划!

按照属相分析,属狗的宝宝往往都很善良,善于聆听,并且为人十分仗义,特别是今年5月和12月出生的狗宝宝,与生俱来就带着对家庭的保护欲望,会想着分担爸妈的烦恼,活脱脱就是一个小棉袄、解忧果!

娱乐圈中的大咖,属狗的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我们的甄嬛娘娘,孙俪(1982年9月26日)

你们的男神,胡歌先森(1982年9月20日)

“颜王”孙红雷(1970年8月16日)

而且不说这些大明星,我们的孔大圣贤也是属狗的(公元前551–前479年)

所以说,生一个狗宝宝,真的是一次“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啊!

但是——

想要狗宝宝的小夫妻们可得注意多囤些奶粉了!

奶粉新政下,进口奶粉要大量下架?

2016年9月30日,中国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过渡期的公告》,宣布:

自2018年1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生产或向中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依法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

按此规定,进口奶粉如果在2018年1月1日之前未取得配方注册证书,将最多销售至最后一批奶粉的保质期结束!也就是卖一罐少一罐!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马福祥表示,截止2017年12月27日,总局共受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申请1330个,940个获准注册,其中包含35家境外企业的203个配方。

不久前,一条新规让大家松了口气,新规表示,“境外生产企业2018年1月1日前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可进口并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不过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不会真的宽限3年时间,未来一年内继续出台新的补充规定将是大概率事件。

也就是说,现在你还可以抓紧时间囤点奶粉,但之后如果这些公司迟迟无法获得配方注册证书,或者食药监总局又出台了更严格的政策,那么你就没办法在国内的商场买到这些奶粉了。

所以,想要让自己的狗宝宝从出生到3岁期间都喝上,各位爸爸妈妈可能真得多找找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奶粉都零关税了,代购可以歇菜了吧?!

中国奶粉0关税了,会降价吗?

去年12月1日,中国宣布对多种特殊配方奶粉进口暂定税率降低为0的消息曾让大家为代购的前景们捏一把汗,但就广大网友的评论来看,这条消息其实影响也不大,一是这几种特殊配方奶粉在进口奶粉中占比很小,很难影响到奶粉公司的定价策略,二是再降价也还是比国外的贵: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假货问题!

其实宝爸宝妈买奶粉很少会在意价格的,关键还是得安全,安全才最重要啊!

然而却有些无良的商家,大量回收空奶粉罐子,还特别强调国内的奶粉空罐不要,必须要进口奶粉的罐子!

代购抢的越来越吃力

现在随着新政实行,会有更多在国内买不到奶粉的妈妈转向英国、澳洲等,需求量更大了。并且自从2016年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2017年光前8个月,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为1162万,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二孩”占比达到52%,感觉满屏都是哇哇要吃奶的娃儿。

只能说,要吃奶的娃在2018年会越来越多。而中国市场上能买到的进口奶粉会越来越少。So…代购能在海外抢到的奶粉也越来越不容易……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该新政的影响不会立即到来,因为中国获批的产品已摆在了货架上,并没有被下架,代购运营商在澳洲的药店和超市购买的大量所谓“白色黄金”,仍然能够在天猫等在线销售网站上找到。

但是,据澳交所上市的奶粉企业Bubs Australia的首席执行官Nicholas Simms表示,有业内人士预测,外国婴幼儿奶粉品牌在中国的数量可能会出现断崖式减少。他说:“据估计,婴儿配方奶粉的品牌数量将从大约2500家减少到大约300家。”

Simms表示,一些“可能”会错失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文。从2018年1月1日起,外国配方奶粉品牌想要在中国市场销售,必须满足严格的新注册要求。

但因为澳洲的监管制度,相比其他国家的奶企,更高质量、更高配置的澳洲品牌拥有更强大生存力。有13家澳洲奶粉工厂获得了中国国家认监委的批文,这实际上意味着有39个澳洲“品牌系列”将有望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注册。在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规则下,一家被批准的生产工厂最多可以出品3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

Simms表示, Bubs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出口任何产品到中国,主要依靠的是澳洲国内销售,并通过买家的运输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到中国。Bubs有信心确保自己的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已经开始实施。

 贝拉米是澳交所上市的最大婴幼儿奶粉企业,他们表示,有希望在6个月内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该公司在澳交所发布的预测显示,他们预期在中国市场上2017-18年度下半年的销售为“零”。贝拉米的发言人表示,现在的目标是在2018年6月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注册。

来自维州的私人奶粉企业ViPlus Dairy在12月初就曾宣传,他们是第一家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文、获准在中国销售其产品的澳洲奶粉生产商。

维爱佳澳洲乳业有限公司(ViPlus)旗下的维爱佳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为澳洲首个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配方注册的品牌。

截至目前,该厂家已有3个系列9个配方注册获批。

A2澳新区总裁Peter Nathan就毫不掩饰对们的支持和赞赏。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他多次表示,A2和代购有很好的关系,“我们很喜欢代购。代购们是我们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我们将继续支持他们。”

代购:澳洲乳制品公的救命稻草?

迄今为止,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年需求量为百万吨,其中约三分之一是由进口产品供应。

相比之下,美国市场每年的总需求量仅为15万吨,澳洲市场对奶粉的需求更低。

换句话说,尽管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缩紧对进口奶粉的管制,却仍然是许多澳洲乳业制品公司的最大市场。

但因为无法取得正式进入中国的“准入证”,许多澳洲乳制品将不得不走“曲线救国”的路线。

代购,或将成为这些乳制品公司进入中国的最好途径。

与许多明言抵制中国代购的澳洲消费者和商家不同,不少乳制品公司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代购都持相对友好的态度。

如贝拉米在早前公布财年财报时,就承认了中国代购的购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表示将“巩固本地和中国的经销商渠道”。

如今,通过关税进入中国的渠道已经关闭,澳洲乳业们将纷纷视代购为“最后一棵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