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人被裁!墨尔本大学大裁员,引发各方不满!墨大把钱都花去哪了?

2019年11月19日 11:50

“这是怎么回事?”
Sara Brocklesby问。

堂堂墨大,有近17,000名员工的知名大学,竟然只又其中四分之一的员工是长期工?

她还质问,为什么墨大还将学术型员工和行政型学工区别对待?明明过都在一所机构上班,为什么要用一方的工资去弥补另一方,加深双方的矛盾?

市场与传播经理,全国高等教育联盟的代表布罗克尔斯比说:

“墨大正在进行一种大规模的变革。”
“我们希望员工不会抱怨,
因为能在这里上班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但员工却表示说:“有点可悲的是,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感到非常幸运,但我认为我们的感激之情被滥用了。”

大学在过去十年间学术排名都名列前茅,一直是顶尖学校。但是,这种成功是付出代价的。

世界各大学校排名算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对研究型大学青睐有加。大学可以提供的研究质量越高,其排名就越高。

但是进行高质量的研究是一项昂贵的支出。为了保持研究资金的流动性,大学不得不在其他领域找到可以节省资金的地方,而行政人员的工资则首当其冲。

本月早些时候,围绕薪水和工作保障的问题都促使学校员工集体抗议。

墨大出台的第一个主要节省成本的计划称为BIP (Business Improvement Program)。

该计划于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之间落实,涉及对大学行政部门的全面改革,因为管理层觉得他们“效率低下”。
在两年间,有超过500名行政人员被解雇,使得其中许多人不得不重新申请工作,而薪水通常都较低。

学校的高级管理层认为BIP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计划在第一年就节省了8000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这是墨大历史上裁员最多的一次,但是当时很少有媒体报道员工的强烈抗议罢工。然而这些员工行为绝非偶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管理层将学校改革的压力压在员工身上。

BIP是什么

墨大在2013年12月向大学工作人员推广了BIP,但有关细则和员工的命运却是根据你是学术人员还是行政人员决定的。

墨大告诉行政人员,该计划主要目的是改善工作流程,集中资源和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

而对学术人员说,由于行政系统过于耗费资源,BIP会帮学校省出价值数千万澳元,最重要的是,节省下来的80%将直接用于学术研究。

虽然500名行政人员将被解雇,
但学术人员将有机会获得其他大学梦寐以求的资源。

BIP的三人指导委员会现任教务长马克·康西丁(Mark Considine)在接受采访时证实,将省下的钱的再投资用于学术投资是BIP成功的主要原因。

这真是苦药。

Brocklesby认为,这激怒了两组员工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她说:“作为分而治之的策略,它非常成功。”

但是,针对这个故事接受采访的几名员工认为,该做法只能迫使学者处理以前由行政员工处理的行政事务。

玛格丽特·西蒙斯(Margaret Simons)在改革之初是墨大新闻学的副教授,她回忆说,她每个月都必须花一整天的时间为该中心的每笔费用编码:“我在那里副教授级别,而我实际上是在进行耗时的数据输入。”

大多数学者不得不在不影响其他教学时承担增加的行政负担。这意味着要花很多自己的时间完成,许多学者都觉得被这个BIP坑了。

又来了个EBA

仅仅两年后,墨大又换汤不换药的引进了EBA (Enterprise Bargaining Agreement)。

根据之前BIP的经验,学术人员会警惕要以牺牲行政人员为代价达成协议。Brocklesby说:“学术界对他们在BIP政策下的改变感到失望,他们表示这次不会再轻易相信学校。”

通常,学者和学校交涉谈判的过程始于大学和工会的谈判者开会,以共享一份包括他们希望在协议中解决的关键问题的“索赔清单”为中心。但是

这两份协议草案有微小但重要的差异。虽然学术协议与以前的EBA非常相似,但是行政人员的协议为基本增薪规定了极其艰巨的条件。

文章来源:Australia News

墨大在协议草案中提议,所有中层行政人员若想加薪,该工作人员在年度绩效审查中应获得“杰出”(最高评分)的评价。

同时,对于上级行政人员,“不适用加薪条例”。
意味着,

但是对于行政人员来说,
这些行政人员只能拿无限期死工资了。

在经历了18个月的紧张争吵之后,2018年中,墨大最终签署了一项涵盖学术和行政人员的单一协议。

这样的大规模解雇,
压榨行政人员工资,
一集增加学术人员的工作负担,
是不是让人感觉墨大很缺钱似的?

但实际墨大在近十年间,
在修楼上花了20亿澳元!

在2017年2月的第一次会议上,墨大竟然草拟了两份完全不同的协议草案:一份为学术雇员提供的报价,另一份为行政人员提供的报价。

澳洲第一的排名,
吸引了很多海外前来深造,
但学校却把钱投资在了学校外观上,
而不是学校员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