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不下去的商业巨头现在都哪去了?

来源:蜻蜓视野

在多灾多难的2020,病毒全球蔓延导致行业停摆、全球经济萧条,绝大部分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大幅萎缩。世界银行在6月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将成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新冠冲击全球市场

由于内需、供应、贸易和金融严重中断,2020年发达经济体将萎缩7%。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将分别萎缩6.1%、9.1%、6.1%;道指(DJIA)和富时(FTSE)指数在今年头三个月出现了自1987年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

↑ 新冠疫情自爆发以来对股市的冲击。资料来源:彭博社Bloomberg

大环境的艰难让不少企业迫于压力宣告破产或被迫调整运营模式,就个别行业而言,可能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减薪、裁员、停止分红、破产申请——企业无论大小都陷入困境。在疫情失控时间最长的美国,截至8月中旬,有45家资产过10亿美元的企业申请破产;有24家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零售企业申请破产,这些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在四个月内(2020年3月—7月),关停结业的小企业也超过8万家。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人日夜努力后不得已的妥协。

的疫情虽不及美国严重,但依赖旅游或游客的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以航空船舶行业为首,在旅游业务下滑临近消失的情况下,不得已于4月份宣告破产、接受托管,并于6月被贝恩资本集团收购。

↑ 维珍航空决定申请破产重组。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不仅仅是直接受到疫情冲击的行业,其他支持行业均因供应链断裂或需求量下降不得不采取措施。澳大利亚的炼油商Ampol(前“”公司)于10月初因燃料需求崩溃,亏损1.41亿,只能无奈关闭位于的炼油厂。

▌有人抓住机会,扶摇直上

然而疫情也并非只带来坏消息,疫情也为数字化的发展提供契机。由于疫情期间线下交流减少,通信服务、在线服务、云服务、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在疫情中得以“大显身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上会议等项目迎来了空前的市场需求;无接触配送,无接触零售等行业强势崛起;线上办公,线上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 Photo by Chris Montgomery on Unsplash

Zoom作为疫情中被广泛应用的线上办公、会议和教学平台,用户数同比增长458%,收入增长355%;线上购物平台亚马逊在“网购热潮”的助力下,在4-6月期间销售额飙升了40%,季度利润为52亿美元,创自1994年成立以来的最高季度利润,仅在加拿大和美国就新聘请10万人。这些数字证明,疫情下催生的“数字机会”已经被一些企业牢牢把握住。

▌改变只为“活着”

在这场疫情中,数字企业得以顺应潮流,然而很多极具规模的大企业却不得不直面挑战以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应对这样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资产过百亿的大公司如果不想宣告破产就只能通过改变熬过疫情。

减薪裁员已经是家常便饭,却只可解燃眉之急。对于大公司或企业来说,改进运营模式、开源节流才是生存王道。各所大学在骤减后不得不开设网络学位以招揽更多有远程学习意愿的学生;各大银行提供线上业务办理以减少直接接触;国内的快递外卖行业衍生出智能取餐柜,以减少送餐员与点餐人的感染风险。疫情结束后,这些新生业务也可能会被留存优化。

↑ 疫情期间新兴的外卖取餐柜。资料来源:美团外卖

▌疫情后,数字变革不会消失

据德勤(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德勤人力资本季刊特刊》预测,疫情过后已经形成的智能岗位并不会立刻消失,企业、员工、用户、客户都已经享受到了岗位智能化所带来的益处,这个有疫情带来的工作模式变革并不会随着疫情消退而消失。

以外卖企业为例,餐饮门店的自助取餐柜和居民小区里的智能取餐柜并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立刻拆除,因为这个智能岗位对三方均有益处——对外卖送餐员来说,使用取餐柜可以节约送餐时间;对餐饮企业来说,这可以提升翻台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对用户来说,不必随时等候取餐减少麻烦。

↑ 疫情期间新兴的外卖取餐柜。资料来源:美团外卖

换句话来说,就算没有疫情,智能取餐柜也会随着各方需求的增加而逐渐出现,疫情不过是对这一过程进行催化。当各方已经适应了新的智能岗位和新的行业模式,“催化剂”即便消失,三方已经形成的习惯却不会立刻改变。

▌是机遇,还是投资陷阱?

不仅仅是此次疫情,每次的“突发情况”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2003年的非典带来市场供需的巨变,适应数字化的企业也在疫情中崭露头角,类似的“隔离”境况让用户需求急剧变更,如今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2003年作为中国第一批网上交易平台,在疫情中受益颇多,疫情消退后,线上购物的习惯留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一些企业在短期内重金置办的消毒液等急需物资的生产线,在疫情消退后却突然变成过剩产能,机遇变陷阱,使这些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 2003年在非典疫情中挣扎的阿里巴巴如今已是市值5000亿的龙头企业。资料来源:阿里巴巴

至于哪些机遇会在潮水退去后依旧闪耀,哪些又是一时得益长远消耗的营生,依旧身在疫情中的我们目前很难断定。

引用安迈企业咨询董事总经理林浩日对疫情的解读“面对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所有人都很盲目,那么有竞争力的公司就是在市场巨变的情况下,抓住机会,不用百分百抓住,只要比竞争对手抓住得多就好。”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