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人从政一瞥
秦晋
华人从政在澳洲基本上特指进入议会获得议席者,无数曾经尝试参加竞选但未能被选上的就忽略不计了。澳洲政治分爲三级:联邦(federal)、州(state)和地方(local)。
在澳洲最早进入政坛的是香港移民何沈慧霞(Helen Sham-Ho)。早在1988年她就被澳洲新南威尔斯州(New South Wales,简称新州、纽省)自由党(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相中,以党内排名顺序非常靠前安全竞选位置得以进入新州议会,成爲上议院议员,在州议会连选连任达15年之久,2003年退出政坛,继续热心华人社会公益事业。
左上为何沈慧霞;中上为刘威廉;右上为黄肇强;左下为曾筱龙;中下为陈之彬;右下为黄英贤。
最早进入联邦议会的是刘威廉(Bill O’Chee),1990年由於他所在的政党乡村党(National Party)内一位资深参议员辞职而被递补进入澳洲联邦参议院,当时是最年轻的国会议员,年仅二十四嵗。记忆中他只有四分之一华人血统,是当年新州移民总局局长和难民审理中心主任异口同声告诉笔者。刘威廉虽然只有四分之一华人血统,但非常华人,亲眼见到的时候发现他的身高和体型像华人,但面容却是白人。但是现在的维基百科记载却是有一半华人血统。刘威廉很有中国情感,更自认是中国人。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惨案以後他曾加入海外民运组织民主中国阵线(简称民阵),1992年4月还特意从昆士兰州(Queensland)赶来雪梨(Sydney)会见来访澳洲的民阵主席万润南先生。1993年联邦大选他获得连任,但是在1998年的联邦大选中败落,1999年任期届满退出政坛。
黄肇强(Peter Wong),祖籍广东,幼年时随父母到印度尼西亚,十八岁到澳洲求学,取得医科学士学位,成为职业医生。澳洲政治立场属於自由党,天安门事件以後在大陆留学生群体中相比较凸显,尤其是1992年六四纪念集会上一句「我们澳洲华侨欢迎你们中国留学生居留在澳洲」,感动了许许多多前景未卜的中国留学生。1996年保琳·汉森(Paulin Hanson)在澳洲政坛崛起,黄肇强也顺势而起,1997年牵头成立了以反对汉森为宗旨的团结党(Unity Party);1998年推出李逸仙(Jason Lee)代表团结党竞选新州联邦参议员未成功,1999年黄肇强精准安排,亲自出马竞选新州上议院,虽仅获得百分之一的得票率,但经过澳洲选举法的拨票机制计算和拨动,非常侥幸但也成功当选为澳州新州上议员。黄肇强上议员任期八年,届满离开政坛。
曾筱龙(Henry Tsang)是与黄肇强同期进入州议会的华人上议员,他原本是唐人街的开业建筑师,加入澳洲工党(Australian Labor Party),1991年9月进入雪梨市议会,1999年3月,虽然党内上议院竞选排名第八,由於那次州大选工党赢面很大,他作为工党候选人还是成功当选为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此後被州长鲍勃·卡尔(Bob Carr)任命为纽省政府商务投资副厅长、省长事务秘书长和纽省亚洲地区谘询委员会主席。多次出入中国,且以後为省长卡尔出入中国鞍前马後做向导。2009年因涉事,党内出现压力而离开政坛,他的席位由一位有穆斯林背景的肖凯·莫索曼(Shaoquett Moselmane)接替。
1998年联邦大选後进入联邦参议院的陈之彬(Tsebin Tchen)参议员,1940年出生於中国陪都重庆,父亲是中华民国外交官。1958年负笈澳洲,1973年加入自由党,正式开始其政治生涯,1998年得到时任维多利亚州(Victoria)自由党州长肯纳特(Jeff Kennett)的大力支持,在第二次竞选中获胜,成为澳洲历史上第一位在海外出生的华裔联邦议员。陈之彬乐於奖掖华人从政的激情,曾面授机宜,鼓励大陆华人关注澳洲政治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一个政党争取成为候选人投入澳洲政治。澳洲参议员一次获选可以出任两届,陈之彬的第二次竞选因为前财长寇斯特洛(Peter Costello)的不支持而未能再次获选。他离开政坛以後一直热心社会公益,继续发光发热,造福於澳洲社会。笔者最後一次去墨尔本是2014年中,那次是为会见斯威本科技大学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汉学家菲茨杰拉德(John Fitzgerald)教授,打了电话给陈之彬询问有无可能会面一叙,陈之彬先生立刻拨冗小聚,不想那一次的见面却成了永诀。陈之彬先生谦逊随和,提携後进。他贵为澳洲华人的政治精英,却无丝毫自矜和傲气,此生有缘结识陈之彬,并且得到理解和提携,实在是人生之快事和幸运。当今世界任何角落,无不受到北京邪恶势力的侵袭,澳洲各界对於北京的收买、渗透和影响,均在不知不觉中沦陷。在澳洲具有中国血统的从政人士,几乎无不受到利益诱惑和思想蛊惑。华裔政治人物能够挺然屹立傲骨依然恪守底线的仅有陈之彬先生,因此深得反北京专制思想理念坚定者的普遍敬重,在如此世风之下更显可贵。
迄今爲止,在所有具有华人血统的从政者,成就最高的是1968年出生於马来西亚的黄英贤(Penny Wong),2001年11月,她以工党在南澳州(South Australia)第一参选人的身份,毫无悬念地顺利当选联邦参议员。2007年,她成为澳洲历史上第一个华裔部长。现任澳洲联邦参议院议员、参议院工党领袖兼反对党领袖,并担任影子内阁外交部长。最近数年澳洲与北京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尤其是新近黄英贤关於台湾问题谴责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的立场是「澳洲历史上最危险的选举策略」,而把台海的战争爆发──以amping up war来形容而严重夸大了,自然引发政府和倾向保守主义媒体的炮轰回击。所能见到和感受到的华人在西方国家从政者,黄是最具有政治才干的一位,她完全拥有西方议会唇枪舌剑(cut and thrust)辩驳能力的议员,只可惜她只在上院。一位工党「拥趸」(粤语词,意指粉丝)说黄英贤应该是下一届工党总理。笔者不以爲然,告诉这位粉丝,应该花精力和时间去影响工党高层,推动黄英贤转换席位,从上院转换到下院,她才能有机会领导工党赢得以後的联邦大选,从而成爲政府总理。不然期待黄英贤成爲下一位澳洲女总理就是天方夜谭。诚然,澳洲工党没有这个打算和规划,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看到黄英贤的潜能。不过黄更加认同自己是澳洲人,就如同欧巴马(Barack Obama)只承认自己是黑人一样。往深处看,澳洲工党内最具才能还真是只有她了。她刚当选的时候笔者曾致函黄英贤,就中国的议题向她求助。本以爲是又一位陈之彬,很快就知道不是。黄很礼貌地回复说已经将笔者信函转交给了负责外交事务的工党影子外长,笔者的求助不属於她的职责范围。
左上为王国忠;左下为廖蝉娥;右上为林美丰;右下为王振亚。
王国忠(Ernest Wong)被选为新州上议员前,代表团结党成功入选地方政府议员,曾担任党主席。王国忠於2005年跳槽加入工党,在2011年新州大选中被提名工党的上议员候选人,但未入选。2013年5月通过安排,工党议员艾瑞克·罗森达(Eric Roozendaal)辞职,王国忠得以填补接任,成为新州历史上第四位华人上议院议员。王国忠与黄向墨关系甚笃,引起澳洲安全机构的关注,他也被披露已成为北京统战对象,工党也将他从2019年州选举可能胜选的位置上撤下,他没有再参加竞选,悄然退出政坛。王国忠进入新州议会是一个政治杰作,北京运用嫺熟。从2017年前总理滕博尔(Malcolm Turnbull)开始公开呛声北京起,澳洲政治开始出现去北京化。
维多利亚州华人议员还有州议员柬埔寨华裔林美丰(Hong Lim)和联邦下议员港人廖蝉娥(Gladys Liu)。两者都属於澳洲从政取得突破性成就范例,因爲两者都是下议院的议员。当选下议员与当选上议员有很大的区别。下院席位的争夺与上院席位争夺概念不一样,下院的选区在规定的限定的区域和人口中选出一位议员,选出的议员直接影响政府组阁,具有举足轻重的意味。上院则是以一个州为一个大选区,按照获得选票比例确定政党的份额和入围的议员,似有一种安慰性。
有中国大陆背景冲刺澳洲政坛最成功的是一位来自南京的80後王振亚,2014至2016年间在帕尔默联合党(United Australia Party)支持下成爲联邦参议员,公开支持北京屠杀,支持北京关於南中国海主权的主张。
2021年12月4日,澳洲新州举行地方选举。澳洲华人在这个层面的竞选人比较多,以前入围多少人就无其数了,对澳洲总体政治影响不大,所以关注也有限。只是注意到华人从政者几乎都乐意听从北京的背後指导,只知道一位拒不接受北京的影响,也就没有能够再度选上。这次选举应该是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华人议政参政所受北京影响力最弱小的一次,关键是联邦政府意识到了北京对澳洲的政治觊觎,加强了防范和堵截,但凡思想上更加认同澳洲自身价值观念参选者可以不受北京渗透和影响而能够当选的几率大增。但愿这些参选者如愿以偿,顺利当选。
独家报导首发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北京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