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独裁者的纪念堂展出六四艺术展

2022年06月02日 6:30

台北独裁者的纪念堂展出六四艺术展华人书院协会策划的“不默而生:抵抗的转喻”三十三周年跨境展“6月1日在中正纪念堂揭幕。

非政府组织举办六四33周年跨境,展出题材涵盖香港、、缅甸等地的政治事件。策展人雪克表示,此次展览透过跨境艺术家,以艺术形式表达对极权主义的反抗。在台湾的中国流亡诗人廖亦武告诉电台,六四三十多年之后,如今香港的经历有如“二次屠杀”。

华人民主书院协会策划的“不默而生:抵抗的转喻”六四三十三周年跨境艺术展6月1日在台北中正纪念堂揭幕。丹麦艺术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透过视讯表示,原本以为八九六四之后,有可能走向台湾的民主,或是香港的“一国两制”,没想到中国的人权、自由却更加倒退。

【 “#不默而生#六四 艺术展台北登场】
【“耻辱柱”台北将重现】
台湾非政府组织举办六四33周年跨境艺术展,展出题材涵盖香港、台湾、缅甸等政治事件。策展人雪克表示,此次透过跨境艺术家,以艺术形式表达对极权主义的反抗。中国流亡诗人廖亦武表示,六四三十多年之后,如今香港的历经有如“二次屠杀” pic.twitter.com/wHvq9g5ynI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June 1, 2022

高志活的作品“ pillar of shame”–“耻辱柱”,也称“国殇之柱”,在香港大学竖立23年,于去年(2021年)底遭校方拆毁。华人民主书院获授权,众筹“复刻板”的耻辱柱,将在今年台北六四33周年纪念晚会重现。

高志活说,他很高兴在台湾能以3D列印方式重制耻辱柱,今年本应到台湾亲自和大家见面,可惜因为疫情无法赴台揭幕,希望今年底有机会到台湾。

高志活:艺术被打压不会消失 只会不断重生

高志活提到,虽然香港的耻辱柱已被拆毁,但依然有许多人使用他公开放在网路上的3D档,以高科技进行抵抗,还有人用3D列印各种微型“耻辱柱”放回港大校园,又有许多人用AR(扩增实境)滤镜方式到处“和耻辱柱合照”。

高志活相信,针对艺术的打压不会让艺术消失,反而只会赋予它新的意义,不断地重生。

流亡台湾的香港艺术家、前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黄国才说:“我离开,是因为我在寻找100%的艺术表达自由,所以我来到台湾。”

流亡台湾的香港艺术家、前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黄国才说:“我离开,是因为我在寻找100%的艺术表达自由,所以我来到台湾。”(记者李宗翰摄)
流亡台湾的香港艺术家、前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黄国才说:“我离开,是因为我在寻找100%的艺术表达自由,所以我来到台湾。”(记者李宗翰摄)

流亡台湾的香港艺术家、前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黄国才说:“我离开,是因为我在寻找100%的艺术表达自由,所以我来到台湾。”(记者李宗翰摄)
流亡台湾的香港艺术家、前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黄国才说:“我离开,是因为我在寻找100%的艺术表达自由,所以我来到台湾。”(记者李宗翰摄)

黄国才说:“我觉得很荣幸地有这个机会今天在这里参与这个展览,在香港就不再可能在公开场合去公开地说追求民主自由。不过在台湾我们可以,所以不要忘记,要好好捍卫它。”

现场展出黄国才纪录2019年香港抗争事件的影像作品,也有他到台湾慈湖拍下300多件蒋介石雕像创作的视频作品。

黄国才身穿衬衫、吊带裤,并戴顶帽子现身记者会。他说,刻意装扮成三零、四零年代台湾的知识分子,纪念当时台湾二二八、白色恐怖时代,国民党两蒋政权下许多遭杀害的台湾菁英。

“邀请各位,在我讲‘台湾’时要出声制止我,就我不可以讲‘台湾’,大家可以拍手、跺脚或发出声音,比如说叫我闭嘴都可以……”台湾艺术家林子宁在现场对大家这样说。   

台湾艺术家林子宁现场表演行为艺术“我是台湾人”。(记者夏小华摄)
台湾艺术家林子宁现场表演行为艺术“我是台湾人”。(记者夏小华摄)

林子宁现场表演行为艺术“我是台湾人”,她在雪白的洋装上倒上红色颜料如鲜血流出。同时她朗读台湾的历史事件,邀请在场观众只要听到“台湾”两字,就发出各种声响制止她,以突显出在国民党威权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台湾”成为禁语,导致本土文化的消失。

林子宁说,灵感来自客家籍外婆嫁到闽南人家后被禁止讲“客家话”。同样在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等地居民,被禁止说母语,都是当权者从语言文化去扼杀、同化一个民族的手段。

策展人雪克出身台湾,她和流亡的中国艺术家,曾在六四30周年时,在中正纪念堂民主大道共同创作,以巨型汽球充气装置重建六四天安门的“坦克人”和民主女神像。此次两人也共同创作名为“联共制台独”的装置艺术。

策展人雪克(左)与中国流亡艺术家巴丢草创作“联共制台独”装置艺术。(记者夏小华摄)
策展人雪克(左)与中国流亡艺术家巴丢草创作“联共制台独”装置艺术。(记者夏小华摄)

雪克说,蒋介石是历史,把变成蒋介石,呈现蒋介石让毛泽东复活。回应2005年连战第一次访问中国展开所谓“和平之旅”,当时他在中国演讲时说,决定联共制台独。这是国民党维系到现在的主要政策,这件作品就是讽刺这件事。

天安门事件30年后  香港遭二次屠杀

另外一件巴丢草的装置艺术,是以上百个酱油瓶组成,瓶塞塞着白色手套。雪克表示,巴丢草以这件作品“酱油弹”表达对香港反送中运动的支持。

中国流亡艺术家巴丢草创作“酱油弹”。(记者夏小华摄)
中国流亡艺术家巴丢草创作“酱油弹”。(记者夏小华摄)

雪克说:“当时抗争很激烈时制作汽油弹,很多香港人拿家里的酱油罐制作,酱油罐又是亚洲人家里常备的调味料,象征着亚洲人的文化符号。一般汽油弹可能上面就塞布而已,他(巴丢草)故意将酱油罐上塞手套,比喻香港人的五大诉求,用这作品表达对香港的支持。 ”

正在台湾访问的六四见证者、中国流亡诗人廖亦武,1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透露,六四台北纪念晚会,将播出他《二次屠杀》诗歌影像创作。廖亦武提到,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他写了诗歌《大屠杀》并朗诵,几十位诗人被捕。二零一九年香港发生反送中运动,他创作了《二次屠杀》,由台湾团队制片。

正在台湾访问、六四见证者、中国流亡诗人廖亦武。(记者李宗翰摄)
正在台湾访问、六四见证者、中国流亡诗人廖亦武。(记者李宗翰摄)

廖亦武说:“我觉得香港的这一次屠杀,是天安门屠杀在30多年后的延续。香港不能举办(纪念六四的活动)了,台湾接着举办,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同寻常。”

雪克说,虽名为六四展,但不是以六四为主题,而是跨国跨境对威权体制表达抗议:“今年特别邀请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以艺术形式对极权作出回应。作品中运用很多不同的文化元素跟符号,希望把追求民主、追求言论自由这个部份去加强,所以就是更开放的,以艺术形式对极权主义的发声、反抗。”

缅甸流亡艺术团体3AM以缅甸军政府政变为题材的视频创作“内战”(2021)。(记者夏小华摄)
缅甸流亡艺术团体3AM以缅甸军政府政变为题材的视频创作“内战”(2021)。(记者夏小华摄)

台湾艺术家致颖,以二零一六年台湾艺人周子瑜因为在韩国拿中华民国国旗,被所属韩国少女团体要求录制道歉视频的创作。(记者夏小华摄)
台湾艺术家致颖,以二零一六年台湾艺人周子瑜因为在韩国拿中华民国国旗,被所属韩国少女团体要求录制道歉视频的创作。(记者夏小华摄)

现场还展出缅甸流亡艺术团体3AM以缅甸军政府政变为题材的视频创作“内战”,以及台湾艺术家致颖,以二零一六年台湾艺人周子瑜因为在韩国拿中华民国国旗,被所属韩国少女团体要求录制道歉视频的事件为背景的创作等。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夏小华、李宗翰台北报道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    网编:洪伟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