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首次在拉尼娜年出现白化现象

2023年08月23日 16:24

新研究发现,即使在传统的凉爽天气模式下,也会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但研究人员认为现在采取行动及时止损还为时不晚。

去年本应是大堡礁从白化现象中恢复的一年。较低的海洋温度本可以让珊瑚从接二连三的白化事件中恢复过来。

然而,天气却比预想的还要热。这引起了气候观测者对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的极大关注。

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主任瓦肯菲尔德(David Wachenfeld)说,结果事与愿违,大堡礁在去年发生了大规模的白化现象。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说拉尼娜年比中性年或厄尔尼诺年更冷,这当然也是我们的经验,但整个地球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正在变暖。我们现在的气温比前工业化时代高出1.1度,因此,即使在拉尼娜年,尽管气温较低,但也不再像过去那么凉爽。”

去年的情况表明,即使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气温也能达到导致大堡礁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的温度。

大卫·瓦肯菲尔德(David Wachenfeld):当海面温度过高且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出现白化现象。

珊瑚受到压力,排出藻类,变成白色。

它们不会死,但只有在温度下降时才能恢复。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过去的七年里,海洋热浪使大堡礁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白化现象。

这是前所未有的频率,影响了三分之二的大堡礁。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了解到,在拉尼娜现象期间,基线温度会高到足以导致白化现象发生的水平。

报告称若不采取更有力的气候行动 大堡礁或因白化被毁。

气候委员会表示,如果碳排放继续保持目前的水平,到2034年,珊瑚白化现象可能每两年发生一次,到2044年可能每年发生一次。

一份新的报告指出,如果十年内不大幅减少碳排放,大堡礁可能会被每年的白化事件所摧毁。

气候委员会表示,如果碳排放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到2034年,珊瑚白化可能每两年发生一次,到2044年,每年都会发生。

报告说,在这些条件下,2300公里长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堡礁将无法生存。

气候委员会周一的报告说:“这些条件将切实地破坏大堡礁,以及全世界大多数浅水热带珊瑚礁。”

“在高排放情景下,预计到本世纪末,海洋热浪的频率将增加50倍,海洋的许多部分可能会达到近乎永久性的海洋热浪状态。”

报告说,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不足以减缓海洋温度的上升以保护珊瑚礁。

气候委员会说,在这十年中减少50%至75%的排放,是确保珊瑚礁生存的唯一途径。

报告说:“作为第一步,应与主要盟友相匹配,并承诺在十年内将排放量减半。”

气候委员会的评论是在联邦当局周五表示在大堡礁上发现另一次潜在的白化事件后几天发表的。

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说:“它(白化)在多个地区广泛存在,变化不定,影响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第六次大规模白化事件,也是六年来的第四次。

科学家们警告说,温室气体排放正在推高海洋温度,这反过来又在1998年、2002年、2016年、2017年和2020年造成大堡礁的大规模白化事件。

本月早些时候,政府间气候变化【相关阅读: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24):环保主义(下)】专门委员会的一份重要报告称,该珊瑚礁正处于危机之中,并面临着不可逆转的破坏前景。

这一警告说,在高碳排放的未来,从2035年起每十年和2044年之后每年都会看到珊瑚礁白化两次。

白化现象和新报告恰逢联合国监测团应澳大利亚的要求于周二抵达,以检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应性监测团将花9天时间评估政府的《珊瑚礁2050长期可持续发展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周发表的一份声明称,它旨在“确保解决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对大堡礁构成的威胁,并确定在影响这个标志性自然遗址状况的其他领域加快行动的途径”。

监测人员将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供一份报告,供其在6月进行审查,决定是否从2023年起将大堡礁列为世界濒危遗产。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华厦,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