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人妈妈亲述:儿子的故事-从新西兰普校娃到墨尔本私校生…

2023年10月07日 16:48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位在生活的妈妈。她在自己儿子即将满30岁之际,写了一系列笔记,回忆了孩子一路走来的经历,也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孩子从5岁随父母移民,在新西兰即将上完小学时,又随父母移民,进入墨尔本顶尖公校,之后上中学时,同时拿到奖学金和精英公校的入学机会……

一路走来,30年的时光仿佛浓缩到一瞬间,令帮主唏嘘。相信大家看完也会有所感触。今天是这篇长文的“上篇”,明天我们将发布“下篇”,敬请关注。

1.

再过两天就是儿子三十岁生日了,可是想到他时,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年生完他,抱着他从医院回到家的场景。一晃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难怪时不时儿子都调侃自己老了。

以前就想把儿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写下来,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因为儿子的成长过程有什么特别之处。

就是想梳理一下,给自己留个纪念。

其实在儿子成长的这三十年,我真没有特别用心去培养他。

我总觉得是新西兰和澳洲的大环境和学校的教育系统塑造了他。

与其说我们做父母的如何教育了他,不如说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和老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先移民到新西兰的。当时儿子的签证是一起批下来的。

可是我们考虑到,刚到国外会很艰苦,所以就把儿子留给了双方老人照顾,准备在儿子签证过期之前再把他接过来。

当时国际电话还不太使用,而且特别贵,我们和国内的联系就靠书信。一次,我接到母亲的来信。信中母亲说有一天幼儿园老师嫌儿子淘气,就对儿子说:你就是因为太淘气了,你爸爸妈妈出国都不带你去了。

(网络配图)

儿子回家就问姥姥:爸爸妈妈是不要我了吗?

我看到这里,心如刀割。马上着手给老妈办签证和订机票。

结果我们出国三个多月后,就把祖孙俩接过来了。

儿子过来时刚过完五岁生日,正好可以直接入小学。第一天上学,我们夫妻俩因为要打工,不能请假,就让姥姥陪着儿子去了。

当时儿子英语一点儿都不会,也不知道这祖孙俩是怎么对付下来的。反正回家后问儿子喜欢学校吗,儿子点点头说喜欢。

新西兰的小学,不像国内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课桌椅。孩子们就围成一圈坐地毯上。也不用手背到后面。一年级连课本都没有,也没有家庭作业。

所以放学后,我们就借来最简单的英文看图识字给儿子看,晚上老公再给儿子读一些英文书,教一些最简单的英文单词。

后来老公去到另一个城市读博,我们就举家搬到了新西兰南岛的但尼丁。

这是一个只有十一万左右人口的大学城,居民要么是大学生,要么就是围绕着Otago大学的教职员工。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儿子顺利地融入了新的学校,英语也大概能够应付了。

2.

Otago大学当时有中国来的几十名留学生,还有几个老留学生,都已经在大学拿到教职做老师了。

有一个已经做老师的学长,他的女儿和我儿子同班。

有一天那位学长和我们说,这里学校教的太简单,咱们能不能把几个同龄的中国孩子组织起来,多教他们一些算术什么的。我们说好啊!于是几个家长就轮流给孩子们上课出题。

很快,学长的女儿和我儿子的算术明显比那些洋人孩子好了不少。主要是这两个孩子在一起,不用家长督促,孩子自己就有了竞争心理,两人你追我赶的。

算术是中国孩子的强项,而英语则不然了,我们能教的也有限;所以就充分利用图书馆。每周带儿子去小城的图书馆,挑一堆书回来。放学回家,儿子就一本一本地读。那时还没有电脑、手机什么的,读书就是娱乐的一个主要部分。

(网络配图)

除了上学,儿子周末开始学小提琴了。因为但尼丁是大学城,不少学艺术的大学生,周末就当老师挣零花钱。他们组织了一个音乐学校,学费特别便宜,一个学期几十块钱,我们连小提琴都是租的。

儿子三岁的时候,在国内报过一个电子琴班。去了三次老师就对我说:你儿子不是学琴的料,别学了。所以这次我也没抱什么希望,就当给儿子找个地方玩玩而已。当时他手臂还骨折了,带着石膏就去了。老师照样接受。

后来我发现,国外学音乐,就是玩。国内都得老师先看你手指头的条件,觉得有前途才接受。国外老师第一堂课就开始教孩子拉曲子了,一屋子锯木头的声音!可是孩子们高兴啊,下一次课还愿意去。跟着这个大班课儿子玩了一两年,我们问他还愿意接着学吗?回答是愿意。

(网络配图)

这时我们才开始给他找了一个私人老师。老师是一所私校的音乐老师,特别和蔼的一位老太太。每周一次课,琴也是老师租给我们的。然后就开始了考级,基本就是一年一级,也没什么压力。

再后来我们给儿子买了一台二手钢琴,才五十块钱,又开始学钢琴。

他最初的钢琴老师是Otago大学音乐系主任的太太,不上班就在家教钢琴。

他们自己有一个小女儿,比我儿子略小,从小培养学小提琴,基本是要走专业路线了。别看但尼丁小城不大,可是每年都有音乐演出,和不同级别的音乐比赛。学音乐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演出和比赛。记得当时钢琴老师的小女儿,每次比赛都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的第一名。

然后就是我儿子和其他小朋友争夺二三名。儿子就是在这种没有什么压力的环境下,一点一点喜欢上了音乐。后来又开始了正规的乐理学习、考级。

3.

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那位钢琴老师有点“糊弄人”的感觉,就给儿子换了一个老师。

新老师是Otago大学音乐系的老师,业余时间还在电台伴奏。

这位老太太就比较严格了,上课之初就给儿子订了规矩,上课不能迟到,不能无故不去,在家必须练习等等,但老师确实教得好。

可惜我们不久就离开但尼丁了。

除了音乐学习,儿子体育活动也不少。第一项是游泳课。每周末一个半天。游泳课的老师也挺有意思,是一大家子。大哥领着自己的兄弟姐妹来当老师,好像是兄弟姐妹十人,十来岁到二十多岁不等。也是半慈善性质的,一学期才收费$10。

儿子在玩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各种泳姿。

儿子还上过空手道班,大学老师兼职。还学过网球,老师居然还是曾经的世界青年组冠军。还有每周的足球

比赛等等(家长们轮流驾车送孩子们周边各处比赛)。

(网络配图)

虽然这是一个小城,但教育水平丝毫不差,各路人才也是人才济济。只要想学,都能学到。儿子按部就班参加了不少竞赛活动,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我们当时自顾不暇,学习的事情基本不太管。我只负责当司机,老公偶尔闲下来,和儿子一起做做题什么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和儿子一起去沙滩堆城堡,海边钓鱼,家里种菜。

所以后来爷爷从中国来看我们,一看见小孙子就乐了。因为小孙子已经从一个又瘦又嫩的豆芽菜,长成了一个又黑又胖的小伙子。爷爷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农民小队长。

在国外因为孩子们一起活动的机会多,我和家长们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这些家长们最重视的事情。

(网络配图)

第一是:多数洋人孩子都睡的很早。

我的老板,夫妻俩都是牙医兼病理大夫。两个女儿,一个比我儿子大两岁,一个小两岁。

有一次他们告诉我,每天两个孩子晚上7:30就睡觉了。

我当时一听大吃一惊。后来一打听,一是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二是给父母们留出了许多自由时间。

还有一个儿子的好朋友,从小到大没有穿过长裤,冬天零下几度也是短裤。每次他们参加完足球比赛,如果赢了,可以得到一张麦当劳的餐券,但他的父母每年只让他吃一次麦当劳。

虽然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但确实是让我发现了洋人和我们在育儿理念上的不同。他们很少去框定子女未来的发展道路。按说我周围的同事都是大学教授,医生,可他们对孩子的事业发展都持有特别开放的心态。

别说是对孩子了,对他们自己,按咱们中国人的想法也是不求上进。我们系里一个老师,牙医出身,放弃诊所,改做研究。人家就是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4.

一晃,儿子即将在新西兰读完小学了。我想这是他童年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像一棵小树一样,自由成长。

此时老公博士毕业,在澳洲找到了工作。当时我们商定,他一个人先过来,我的学位还有一年实习。等我拿到学位,再带儿子过来。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老公来澳洲半年后告诉我,澳洲小学比新西兰多一年。

如果儿子马上过去,可以赶上私立中学的奖学金考试。为了儿子,我赶紧把新西兰的房子卖了,马上到手的学位也放弃了,带着儿子奔赴澳洲。

走之前,儿子小学的校长给儿子写了一份特别好的评语,让他带到新学校。每个同学都给儿子画了一幅画。两个音乐老师也都给儿子未来的音乐老师写了信,介绍儿子的学习进度。

来到澳洲后,老公已经为儿子选好了小学。这所小学在华人区。当时觉得学校不错,但也没有觉得有多么出类拔萃。可是前两年发现它已位列墨尔本公立小学前几名了。儿子因为在新西兰打的底子不错,很快就在新学校又成了好学生。有一天儿子从学校回来,说学校让报名去美国参加“儿童环保峰会”。

(网络配图)

我一听就乐了,这不就是游学吗。可儿子挺认真,告诉我报名完要面试。我问他想去吗,他说想。我和老公商量后,觉的虽然花费不小,但能让儿子去美国见见世面,也是挺难得的机会,就同意了。结果他还真去成了。

这也算他儿时难忘的一段记忆吧。去了美国的好几个城市,纽约、费城、洛杉矶。住在美国当地人家里。记得他回来后很长时间还都在给我们讲他的所见所闻。确实是达到了见世面的目的。

当时为了帮儿子考奖学金,我们周末就是带他上补习学校,然后买了各种补习资料在家做题。可是最后他一个私校的offer都没有拿到。都是一个私校这科考好了,那科没考好。

最后我们就上了所在学区的公立中学。这也是非常有名的一所公立中学。因为这所中学,学区内的房子房价飙升。

学校里也是以中国、东南亚,印度孩子为主。儿子在这所中学倒是挺开心的,也有不少朋友。但因为没有了目标,儿子好似也没有了学习动力。

5.

有一天他的小提琴老师告诉我:我看见你儿子和一个女孩子在路边kiss。我一听大吃一惊。

儿子那时还不到十四岁,虽然我有儿子早恋的思想准备,但这也太早了点儿吧。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和儿子聊这个话题。想想也只能装不知道,尽量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有一天我看见了这个女孩给儿子的一本她的日记。不是我搜出来的,是儿子忘了就放在桌子上。我忍不住好奇心,大概翻了一下。知道女孩的父母离异,妈妈天天和女孩抱怨男人有多不是东西,而且对孩子各方面都很pushing。当时我心里非常心疼这个小姑娘,也明白她母亲绝不会让她早恋。

(网络配图)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两个孩子的恋情就无疾而终了。与其说我把这段恋情看做早恋,其实我更倾向于这是一段纯洁的少男少女的友情,彼此倾诉一些不愿意和父母倾吐的事情。

本来我还挺高兴儿子的恋情结束了,谁知过了一阵子,他又有了新的女朋友。而且这次也没有瞒着我们。所以有一天我就问他,女孩子的父母知道你们交朋友吗?儿子说知道。还告诉我,女孩子的父亲把他叫去教训了一顿。

当时我听了就有些替儿子愤愤不平,也更不忍心批评他了。结果那位父亲也是白教训他们了,两个人高中阶段一直在一起。直到儿子大学去了才分手。

(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系网友YOYO丫米自行转载自澳洲辣妈联盟,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