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全澳可怜的女孩,竟然成了“珀斯李行亮”?

2024年11月29日 10:30

最近,《再见爱人》里的麦琳无数次登上热搜。她那种霸道、控制欲极强的做派,简直快把观察室的嘉宾们气出工伤了。

然而,麦琳的直接“受害者”,她的老公李行亮,虽然一直痛苦不堪,却似乎始终没办法、也不想真正脱离麦琳的掌控。

真实日常也好,节目效果也罢,大家都觉得,现实中,像麦琳和李行亮这样的畸形关系,应该是八百年都见不到一回吧!

然而,这话还是说得太早了,“麦琳和李行亮”居然就在身边:上周,轰动全澳的Floreat虐童案中,受虐女童的父母被判有罪,然而没过几天,女孩居然写信给检察官,要求撤销对其父母的指控……

1

受虐女孩竟给父母求情!

经过长达四周半的审判,珀斯Floreat虐童案终于“尘埃落定”,涉案女孩的父母每人或面临最高20年的有期徒刑。

女孩的父母在法庭外

就在,以及其他一些关注案件的朋友终于长舒一口气,祝愿女孩早日摆脱阴影、开启新的人生时,一封来自女孩的信,却让所有人吃了一惊:“请你们撤销对我父母的指控。” 这是女孩写给州检察官的一封信中的请求。

显而易见,女孩似乎对判决结果并不满意。她不但不希望父母入狱,而且从她写的内容来看,她甚至认为他们不需要受到惩罚。

但陪审团可不这么认为。

在上周的审判过程中,“久经沙场”的Linda Black都差一点为女孩的遭遇落泪:其一是身体虐待。

女孩被父母强迫素食、少食,高强度练舞,导致严重发育不良。在2021年入院检查时,17岁的她体重只有28.1公斤(9岁儿童的平均体重),身高只有146.7厘米(11岁儿童的平均身高);

受虐女孩被饿得皮包骨

其二是情感虐待

由于被父母过度控制,女孩基本毫无生活技能,社会化程度低下,甚至十几岁了还穿着尿布。在专业测试中,她的成绩排在最后0.1%,已是同龄人中最低能的一批。

但面对这样的指控,女孩的母亲甚至还要求女孩本人出庭作证,直接导致女孩惊恐发作。

在旁人看来,这位母亲如此要求可能是希望女孩能看在父母子女一场的情面上,为二人开脱。

但事实情况让人更加愤怒 — 这对父母压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母亲告诉陪审团,她的女儿永远是她的小女孩。

通过限制女儿长高,限制她与同龄女孩交往,限制她发展适合年龄的兴趣和拥有任何程度的独立性,她终于做到了这一点。

当女孩的父亲看到自己的那么娇小、虚弱、病态和严重体重不足时,他竟然告诉检察官,她是很瘦,但还不是太瘦。

“你的视力有问题吗?”他被检察官愤怒地问到。

州检察官Jehna Winter告诉法庭,确保这对父母能认罪的关键是,他们要认识到自己忽视并伤害了他们的女儿。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女儿的求情信或许会让二人永远都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了……

2

害怕女儿独立?

对于这起案件,珀斯临床心理学家Donna Stambulich对涉案父母“复杂”的心理行为进行了分析。

Stambulich表示,他们这样做,其根源很可能是为了满自身的情感需求。

“常见的驱动因素包括害怕被遗弃、未解决的个人创伤、对孩子独立性的焦虑,以及难以接受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

女孩的房间

“在某些情况下,自恋型人格特质可能会导致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女孩的父亲今年40多岁了,是一名资深IT专业人士,曾在珀斯多家公司担任管理职位。

女儿出生后,他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而他的妻子则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全职妈妈,一心一意照顾女儿。

五年前,他们全家搬到了Floreat,并花了近200万购买了一套四居室的房子。

父亲收入不菲,母亲家庭富裕,从买房的事情上也能看出,二人还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按理说,这样的条件完全有能力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然而,“对孩子独立性的焦虑”似乎让这对父母十分担心,让别人教育自己的女儿,会不会让她脱离了掌控?

据悉,女孩的外公曾经想出钱让她去一所名牌女校上学,这所学校每年的学费高达28,000澳元。

但这对父母拒绝了,而是选择在家教育女孩

拍摄于女孩14岁时

在其他方面,这对父母的控制欲也是强得可怕:

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来访,女孩父亲都表示女儿正在上钢琴课,不能入内打扰,要不就表示女孩不在家。每次都不让工作人员看到女儿。

女孩的母亲则严格管理女孩的日常生活:帮女儿上厕所,设置刷牙计时器规定刷牙时间,连何时吐出漱口水都要管控。女孩外出郊游时,父母也会全程陪同。

在后来社区部门不断回访施压,强制女孩父母将孩子带去医院检查时,二人表示像心电图这样的项目 “过于侵犯”,坚持不再做更多的检查。

3

涉案父母其实从未替女儿考虑!

Stambulich表示,将孩子当成婴儿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影响缺乏了解。

“他们通常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为必要的保护或爱与关怀的表达。”她说。

“这些父母可能会尽量减少或完全否认他们的养育方式带来的任何有害影响,认为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发展有益,而不是潜在的损害。”

除了对孩子“畸形的爱”,女孩的父母在处理其他关系上也“一团乱”。

据悉,这位母亲与其父亲,也就是女孩祖父的关系很紧张。

她声称,在她小时候,父亲虐待自己,在有了女儿后,他还不让自己和女儿单独呆在一起。

这位母亲还表示,她和兄弟姐妹几乎也没有什么来往。

在为期四周的审判期间,她的家人没有一个出庭。

此外,在整个审判过程中,涉案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也一直受到审视,丈夫对妻子有操纵、控制和辱骂的指控。

而这位父亲也并没有没有否认这一点。

检察官Jehna Winter表示,此案非常特殊。这对父母应该是很爱女儿的,但不幸的经历让他们有心理怪癖,因此也以扭曲的方式对待女儿:故意让女儿保持瘦小、幼稚,让女儿需要、依赖自己,显得自己很有价值。

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想过改变这种状况。

不教会孩子怎么独立生活,让她永远这样“幼稚”下去,成年后很容易受到剥削和虐待。

Stambulich说,“幼稚化”的影响可能非常深远。

“短期内,儿童可能会经历情感发育迟缓、自尊心低落以及同龄人关系中出现严重困难。”她说。

“他们经常难以掌握基本的决策技能和适合其年龄的社交互动。

“长期后果可能更加严重,可能导致慢性依赖、持续的关系困难、焦虑和抑郁,以及在履行成年人责任方面面临重大挑战。”

“许多经历过幼稚化的成年人难以设定界限,可能难以建立自己的独立身份。”

女孩在案件判决后写信为父母辩护的行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慢性依赖”迹象。这种依赖并非单纯的情感纽带,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机制,使她难以认清自己独立人格的价值与需求。

她的请求,恰恰揭示了“幼稚化”带来的长期影响 — 无法设定自我界限,难以与父母分离,甚至在极度压迫中仍然渴望维持与父母的关系。

尽管女孩依然试图为父母辩护,但法律与社会的最终责任是保护孩子的成长与独立。从法律的角度看,这对父母的行为无法再被视为“过度保护”,而是对孩子人格和自由的摧残。

女孩的未来或许仍充满挑战,但希望她能够逐渐走出阴影,找回属于自己的声音与人生。

素材来源:WAtoday, The West

*以上内容系网友指点山河自行转载自小黄鹅,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