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曾有过和Bunnings竞争的大型五金店,却因这个原因没多久就倒闭了
Woolies想和硬件巨头 Bunnings竞争,不过却直接输了。
在维州 Braybrook 开设第一家以亮蓝色风格为主的商店不到五年的时间里,Masters Home Improvement就因亏损而倒闭。
Masters 不受传统行业的欢迎,他们不喜欢这种光鲜的外观、闪亮的地板和明亮的灯光,而且也未能吸引女性和 Woolworths 希望吸引的房主 DIY 市场,因此 Masters 成为了一场灾难。
Masters 标志性建筑于 2009 年首次提出,从 2011 年开始涌现,Woolworths 当年的年度报告预测每年将开设多达 20 家新店,预计启动成本高达 1 亿澳币。
然而,对于 Woolworths 及其美国家居装饰连锁店合作伙伴 Lowe’s 来说,这只是小数目,他们无法在当时价值 400 亿澳元的木材、五金和家居装饰市场(由 Wesfarmers 旗下的 Bunnings 主导)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无法从其不断膨胀的利润中分一杯羹。
外观和布局未能引起澳大利亚人的共鸣。图片:Richard Gosling
Masters 的信心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不仅要与 DIY 领域的 Bunnings 竞争,还要与木材领域的 Mitre 10 竞争,以及与计划进货的家居用品、家电、贸易和管道用品领域的 Harvey Norman、The Good Guys、Reece、Tradelink 和 Ikea 竞争。
但相反的是,到 2012-13 年,Masters 连锁店却亏损严重。到 2014 年 8 月,《先驱太阳报》报道 Masters在财政年度亏损 1.69 亿澳币,比上一年多 22%,比前一年的预测多 1200 万澳币。
2015 年,亏损情况更加严重,亏损额激增至 2.274 亿澳币,Woolworths 和 Lowe’s 被迫向陷入困境的连锁店注资 32 亿澳币。
面对难以承受的损失,2016 年 8 月,据透露,所有 Masters 商店将于当年 12 月关门,新东家将以 15 亿澳币的价格将部分大型仓储商店改造成购物中心。所有 Masters 商店于 2016 年 12 月 11 日关闭并出售。
地块被 Home Consortium 收购,Spotlight、Anaconda、Chemist Warehouse、JB Hi-Fi、The Good Guys、Super Amart、Bunnings Warehouse 和超市接管了曾经或计划成为 Masters 商店的地块。
Woolworths 还以 1.65 亿澳币的价格将其 Home Timber & Hardware 出售给 Mitre 10 连锁店的所有者 Metcash。
他们使用了非常大的圆形白色卤素灯,所以一切都看起来很清晰明亮。它就像是 JB Hi Fi 和 Bunnings 的结合体,感觉幕后建模工作太多了,试图让它发挥作用,但就是不行。
除了装修风格,更重要的是Bunnings 的东西看起来也更便宜。
事实上,Bunnings 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它并不华而不实。那种奇怪的企业文化让人着迷。
据Mornington Peninsula研究员、澳大利亚随机历史博客作者Gareth Martland称,他曾就这一主题写过大量文章,时尚、干净、灯光过亮的大师级风格并不太适合澳大利亚的 DIY 爱好者:我住在Mornington半岛,那里有一家 Masters,我去过几次,Masters 和 Bunnings 之间的差异让我很感兴趣。
每当我去 Masters 时,感觉它都不像一家五金店。感觉他们在追逐其他东西,我认为 Masters 在英国可能会表现得更好,而这当然也是 Bunnings 失败的地方。Masters 在英国比在这里更合适。
虽然许多以前的 Masters 商店已成为小型购物中心,并成为包括 Bunnings 在内的其他商店的所在地,但有些商店只是被推土机推平了,Martland 先生说。其他商店仍留在原地,空无一人,“就像鬼店一样”,根本无人光顾。
*以上内容系网友指点山河自行转载自南澳中文号,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