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水果骗局!这些“网红水果”高价、有害,很多父母还成箱买
现在商家的营销套路啊,真是老母猪穿胸罩,一套又一套~
你就连买个水果,都会一不小心中招。
前几天看央视新闻科普,现在好多网红水果都是智商税。
听着名字挺高大上,实际上不光营养价值不咋地,甚至对人体还有害。
想想也是怪气人的,咱多花钱,是想让孩子尝尝没吃过的好东西,结果成了冤大头。
今天就跟大家扒一扒,这些“网红水果”的千层套路,保准比你家娃看的童话故事还要魔幻。
01
水果界的PS大师
现在好多横空出世的新品种,都是老黄瓜刷绿漆,靠改变外貌骗人的。
比如315曝光的这个“藏乌梨”,号称高原特产,富含“硒”和花青素,还宣传有抗癌功效,一个敢卖30块。
新发地市场水果商户售卖的“藏乌梨”
新发地市场水果商户售卖的“藏乌梨”
实际上呢,国内压根就没这品种,它就是普通梨加热,表皮氧化了。这相当于做了个美黑,身价翻了N倍。
像这样包装宣传的水果,现在还不少。姐妹们听说过金西梅吗?
名字叫西梅,其实一点不相干。它就是没长开的小桃子,染上新鲜的色素、糖精和各种添加剂。
看着挺好看的,晶莹易透,跟宝石一样,但吃一口甜得烧喉咙,舌苔都能给你染变色了,吃下去就是行走的元素周期表。
还有一个叫“奶油富士”的苹果,商家吹什么“喝牛奶长大”、“有奶香味儿”、“苹果中的爱马仕”。
结果百度百科一看,就是红富士套了遮光袋,活生生给捂白的。买回去一尝你就知道,它跟水果摊上的普通苹果就是亲哥俩。
反正这些新概念水果,你就吃吧,一吃一个不吱声。
02
废品回收站的逆袭
上面这些,好歹是正经水果加美颜。下面这些,可就有点令人发指了。
因为放在以前,它们都是没人买的残次品,可能果农喂猪,堆肥都嫌磕碜,现在倒是摇身一变成网红了。
先说“爆炸桃”,它本来是普通冬桃长裂了,农民伯伯都觉得是“劣果”,因为开裂,它的内部果肉更容易受到细菌污染。
部分商家倒好,改个名,忽悠什么“开口笑”——估计改名叫爆雷桃更贴切。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一直以为玉米笋是什么新鲜品种,觉得自己是因为地域局限而孤陋寡闻,兴冲冲买回家试试。
超市里卖的散装计量“玉米笋”
后来才在眼泪中明白,这玩意就是没长大的玉米穗,属于未成年打工。
我一个东北人,在北京被小小玉米给坑了一把,上哪儿说理去。
最近挺火的水果西蓝花,大家都知道吧?
这玩意号称一颗所含膳食纤维顶15根香蕉,个头小小,价格也比普通西蓝花贵,不知道的以为是什么新兴品种。
其实这就是大个儿的西蓝花采完,剩下不要的部分,前面加了水果俩字就包装出道了。
更绝的是“非洲乌柑”,听着像什么埃及法老的贡品,漂洋过海来看你。
实则是被虫子咬出一脸麻子的沃柑,属于土生土长的广西水果。
明明是果皮受虫害变黑,商家硬说成了非洲进口的新品种,真是果皮黑了,人心也黑了。
我特意去搜罗了下,现在以次充好的水果营销还挺多的。
什么畸形的贵妃芒小果,变成了辣椒芒;没发育好的猕猴桃,成了“猕猴严选”的野生猕猴桃;还有生病或储存不当,长了黑斑的芒果,起了花名叫“豹纹芒”……
这真是天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03
卖不出去,加上“水果”俩字
我还发现一个挺神奇的规律,任何品种但凡加上“水果”俩字,再精心包装下,肯定就要涨价了。
比水果胡萝卜,就是不合格的普通萝卜人工削小了,看着小小的很精致,还比普通胡萝卜甜,实际上那是因为把胡萝卜削的就剩下个胡萝卜心儿了。
咱多付的价格,纯粹是给别人加工的辛苦费,还有智商税。
顺带吐槽一句,除了水果,其他食品也是玩文字游戏的重灾区。
前阵子刚翻车的千禾0添加酱油,乍一看谁都觉得是:千禾酱油0添加,结果人家商家就是“千禾0”。
“千禾0”“海天0”都是注册商标
还有这些年特别火的壹号土猪,你以为自己买的是土猪肉,实际上人家商标是 “壹号土”,要么说中国话博大精深呢。
还有大名鼎鼎的简爱酸奶,包装上赫然写着:简爱酸奶,其他没了。
结果“其他没了”是人家的注册商标,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莫名就想起宋小宝买海参炒面,结果面里没有海参,一问厨子叫海参那个小品了。
虽然从法律层面上看,人家这些商标合法合规,但你心里就是膈应。
因为不管它产品咋样,很明显就是奔着在名字上做文章,搞“擦边”误导人去的。
反正我现在走过超市食品区,脑子里就4个大字:防不胜防!
就我个人来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卖的是啥,就老老实实说啥。
我不介意低价买点长得丑的水果蔬菜,也不介意多花点钱为品质买单。
但你不能品质也不占、性价比也不占、安全还总出问题。
大家买过这些被点名的网红水果吗?可以留言区说说。
*以上内容系网友会火自行转载自小树妈妈,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