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维州企业主路在何方?各行业现状亲历
“赚钱越来越难,活下去成了最大目标。”
这不是口号,而是维州无数中小企业主的真实写照。物价飞涨、利率高企、消费低迷……这些看似冰冷的经济术语,其实早已渗入每一个正在为生计苦撑的小店、小厂、小团队中。
昨天我们聚焦了建筑和餐饮行业的困境,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旅游、地产和进出口领域,继续还原一个“真实的市场”。面对重压,有人在坚持,有人在转型,也有人在思考:“我们该怎么走下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或经历。
“出境游回暖,旅游业真的翻身了吗?”
Sarah是一家旅行社的老板,业务涵盖澳洲本土及海外旅游项目。面对镜头,她回忆起过去三年的心路历程。 “口罩期间生意确实不好,出国受限,行业几乎停摆。”那段时间是她从事旅游业以来最艰难的阶段。旅行受阻,许多旅游项目被迫取消。与此同时,经济低迷,许多人失业,消费者对旅游支出更加谨慎。萧条,成为那三年里多数人的共同记忆。
口罩过后,一切都开始缓慢复苏。 Sarah表示,“首先是澳洲本土旅游逐步恢复,随后出境游也慢慢回暖,特别是像日本和斐济这些免签目的地。”谈到目前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Sarah认为仍需进一步观察,“减税政策不错,但关键在于减税幅度。如果减税幅度过小,许多人可能不会因为节省了些许资金就去旅游。”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抵免政策,比如2万澳币的资产税收抵免,Sarah表示支持:“当然,这对小型企业来说帮助很大。”
维州楼市复苏难?
开发商&买家双双陷困局
“相比其他州,维多利亚州的房地产市场恢复得更慢。”地产公司创始人Michael坦言。
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影响,地产开发商如今面临的困境远比口罩前严峻。与此同时,利率仍维持在4.10%的高位,令不少原本计划贷款购房的买家望而却步。
对于一些旨在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Michael直言影响有限。例如,针对海外购房者购买二手房的禁令,在他看来影响并不大。 “许多海外买家本就对二手房兴趣不大,更倾向于购买新房,因此该禁令波及范围较小。”
对于放松住房审批和管制的政策,Michael持积极态度。例如,简化后院奶奶房的审批流程,他认为此举有助于预置房产业和小型房产市场的发展。
贸易战+经济放缓,
进出口企业如何突围?
最后出镜的是这位神秘嘉宾,是山东商会会长、知名企业家陈广保先生。作为在澳洲从事进出口贸易多年的企业家,陈会长敏锐地察觉到了贸易形势和环境的变化。
“进出口贸易的关键在于双方的经济和产业结构。”陈会长一语道破进出口贸易的本质。从澳大利亚的出口角度来看,贸易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 “对华出口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了,高端产品的消费减少,或者说是消费降级。”陈会长坦言。与出口情况类似,澳大利亚的进口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澳大利亚是资源出口国,缺乏制造业,采矿业和农业对机械的需求很大。”
谈到当前全球形势,陈会长表达了对自由贸易的支持:“自由贸易实现互利互惠。虽然关税战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但最终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毫无疑问,贸易战没有赢家。自由贸易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最终惠及广大消费者。
就在去年,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取消约50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涵盖洗衣机、冰箱、牙刷、睡衣等日常用品。财政部长吉姆·查尔默斯表示,此举占关税总额的14%,是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单边关税改革,旨在惠及企业、消费者,降低物价和成本并促进经济发展。澳大利亚两党对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成为进出口商的重要支撑,为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市场改革进行时:
中小企业翻身,消费者也能分杯羹?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减税、放松管制,还是推动自由贸易,最终都指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这些政策不仅将惠及中小企业,最终也将造福广大消费者。在全球经济下行、贸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工党还是联盟党,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经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才能为澳大利亚赢得光明的未来!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聚澳传媒,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