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孩子学习引发的亲子战争并不少见,因此,不少家庭都非常羡慕那些亲子关系和睦的家庭。
尤其是不少刚到澳洲的华人父母,通常会感慨一句,
还是西方国家的教育
宽松啊!
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亲子矛盾也自然而然的少了。
引得不少中国家长都十分羡慕这种“减负”教育方式,期盼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解放,一边快乐成长,一边充满想象和创造…
那么澳洲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真的这么好吗?答案并不尽然。
刚来移民的头一两年,家长们确实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随着不断加深对这种西方教育的了解,一个残酷的现实就彻底打破了这种“宁静”!
在西方国家,
所谓的宽松教育都是留给穷人的!
真正的精英家庭,只会在子女教育上显得更加“野心勃勃”!
相信久居澳洲的家长都发现了,澳洲出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现如今,
在澳大利亚的精英学校中
亚裔学生已经占据了80%的入学名额!
要知道,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澳洲精英学校里一直都是以白人学生为主导!
现在却逐渐变成了以亚洲学生为主导…
在悉尼乃至全澳,那些聚集了最有天赋、最聪明的孩子的精英学校里,放眼望去,清一色都是亚裔的模样。
这些孩子未来的方向是,进入顶尖大学,未来在医学、法津、金融等领域展露头脚…
精英学校里的这种转变,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但其实,不仅是澳洲,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英语国家,都出现了国内顶级精英学校被亚裔包揽的现象。
那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对此,澳洲教授给出了答案….
46岁的悉尼科技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副教授Christina Ho表示:对于移民群体来说,融入一个新环境、新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基于对社会不平等的恐惧,新移民会忍不住的焦虑,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获得良好的教育。
Christina就指出,2011年的一项劳动力市场实验发现,与有英文名字的求职者相比,具有中文名字的澳洲人想要获得相同数量的面试机会,
提交的求职申请数量
必须要比其多68%。
面对这种现状,许多外来的移民家长只好拼命帮孩子赢得在精英学校的一席之地,以取代这种不公平…
社会不公平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
西方的“轻松学”
其实就是个假象!
曾有一个博士后爸爸在让孩子体验了不同的教育之后指出,西方精英阶层家庭,根本不相信所谓的“快乐教育”,也不存在“轻松学”!
在澳洲,中产家庭其实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教育上的投资。
比起国内孩子的“早7晚9”,澳洲中产家庭的孩子并没有轻松到哪里去….
从小,澳洲中产家庭的孩子就开始接受严格的教育,进行大量阅读、接受严格的规矩和纪律管理、刻苦学习,还要抽时间学习各种艺术、音乐和体育等!
孩子们的日常时间表几乎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一放学都背着书包、扛着乐器、抱着练习册,赶往一个个场地接受训练、学习。而且越富裕的家庭,越是如此,甚至孩子更辛苦….
毫不夸张的说,在西方国家,为了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甚至会从小就为孩子预约一个大学的升学指导…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好奇:既然全世界的娃,都一样的辛苦,那什么还有人吹嘘西方的“快乐教育”?
原因很简单,在西方国家里,确实是存在“快乐教育”的 ,但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底薪阶层的家庭…
西方教育已经做好了分层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的作者安妮特·拉鲁和她的研究团队,曾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前后断断续续地采访了88个家庭,跟踪观察了12个不同阶层的美国家庭后发现: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父母,
在育儿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工人阶层及住在贫困街区的孩子,对待学习确实更轻松、也更“快乐”,他们的小孩放学后往往无所事事,要么在家看电视或者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
而富有家庭的小孩,日程则从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就连周末也极少有休息的时间。
这里还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差别,但等高校在录取招生时,孩子们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美国高校在录取招生时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个人能力的体现就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上。
于是,辅导班成了考试必备。
但这些活动普遍需要较高的费用,周末报个补习班,随随便便都要花上几万块,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支付得起…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只有富有家庭,才能培养出精英…工人阶层家庭想跨越阶层,非常非常的难!
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
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虽然嬉闹散漫教育确实会让孩子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也几乎关上了孩子未来走向上流的大门。
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里,政府提供的只是最低标准的教育水平。
如果你想要跻身社会精英,就必须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以及公立教育之外的,更多社会资源。
否者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就拿澳洲中学教育系统来说,
澳洲除了费用高昂的私立学校,就是免费的公立学校。
虽然都是中学,但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
在普通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在私立精英学校里,孩子将受到更严格管理和更大的学业压力,有些学校的压力,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所以,两个环境下,最后孩子们的人生命运和前途自然也就截然不同。有人是社会精英,有人则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快乐教育的本质,
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
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鼓吹的减负、快乐的教育,最终压缩的只是中产阶级及其以下,后代的生存空间。
英国前首相梅杰就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
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不信你看,哪怕是全世界都公认教育全球领先的新加坡,也在实施(因材施教)明显的分层教育…
据悉,一直以来,新加坡都坚定不移的走分层教学,目的就是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在其中选拔出精英。
比如说,新加坡在小学三年级会有一个特殊的考试叫GEP,相当于从全国的孩子中选出1%,组成几个天才班。
除了这个天才班,学校也在小学低年级就进行了快慢分班,把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分开。
而且新加坡的学校都会施行分班教学,2年级下分一次、四年级下再分一次,所以孩子在三年级和五年级都会进入一个新的班级学习。
学习较差的孩子,就会被分到慢班,而学习较好的孩子,就会接受到更好教育水平…
这种情况下,学生就等于被分出了三六九等。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不会成为朋友…
亚洲新闻台曾经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在采访一位被分在慢班的学生时,她就说:“我很少跟直通车计划(快班)的学生玩,
他们认为我们非常愚蠢,
所以他们也很少跟我们讲话。”
有些歧视,不平等,从小就已经产生了…
想要跨越,就只能花钱靠额外的辅导班,去在追上差距…
当然,也并不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就一定能够进入名校,为了挤进名校,他们同样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十足的努力。
比如,在美国著名的惠特尼中学,就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
翻译过来就是,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由此可见,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其实都拥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
那怕是在“快乐教育”的西方国家,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必须经过千锤百炼,付出超多辛苦的努力,才能站上高处,享受到最顶端的教育资源!
所以,澳洲的华人妈妈们,一定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啊!
澳洲的压力,真的一点不比国内差!!
– END-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妈妈帮澳洲,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