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狠了!刘强东送外卖监控曝光,腕表太壕引热议?
在这个“饭来张口”被赋予了新意义的时代,外卖早已不是懒人专属,而是打工人续命、社畜快乐的刚需。无论是深夜加班后的那份炸鸡,还是周末窝在沙发上点的麻辣烫,外卖已经悄悄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竞争激烈?那是轻描淡写,如今的外卖行业简直可以用“卷出花”来形容。
就在大家以为战局已经稳定的时候,京东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而且这次不是哪个小哥骑电驴穿街过巷,而是刘强东本人亲自上阵,穿上工服送外卖!
1
刘强东化身外卖小哥,老板娘太忙没认出来
刘强东这次,是真的拼了。
在电商巨头们你来我往、频频上演“神仙打架”的时代,京东2月正式上线外卖服务,三月便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日订单突破百万,覆盖全国142个城市,拥有超过10,000名全职骑手。当然了,这个体量只是初步,但目标很明确,要在美团、饿了么牢牢把控的战场中,强势挤出一条生路。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还不只是这数据,而是刘强东本人突然下场送餐,亲自上岗。就在这几天,北京一位用户晒出了他与刘强东的合影,直言这是“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配图中刘强东穿着京东外卖骑手制服,神情专注地站在门前,手里还捧着外卖袋子。
这个消息很快引爆全网,京东官方也迅速证实:“确实是东哥本人送的,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不仅如此,还有监控视频曝光了刘强东取餐的全过程。而这家餐厅的老板也随后发视频称,当时店里太忙,没来得及认出来。
不过嘛,互联网永远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很快,有眼尖的网友发现,送外卖的刘强东,怎么和猪猪侠那么像……
表情包满天飞,甚至把猪猪侠官方都炸了出来——“猪猪外卖,使命必达”。
而剧情并没有止步于“送一单就下线”。4月21日晚上,多段现场视频再度刷屏网络:刘强东在送完外卖之后,还拉着几十个“兄弟”直接整起了火锅局,边吃边喝。
很多人还注意到,他虽然穿着外卖服装,但戴着的腕表可是来自江诗丹顿旗下的Patrimony 传承系列。
不得不说,刘强东这一波操作,咱不说别的,但从营销层面来看,绝对是一记漂亮的妙棋。在如今信息爆炸、用户注意力被严重稀释的环境下,单靠硬广早已难以打动人心,而结合刘强东的个人ip,巨大的反差,直接出圈。
2
刘强东为何突然杀进外卖?
那么,刘强东为什么突然决定进军外卖市场?为什么要亲自下场表演这场“秀”?(无贬义)。
众所周知,当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市场上为了用户争得面红耳赤、刀光剑影时,今年2月,京东突然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事实上,美团和饿了么这么多年来,虽然都在竞相扩张,努力抢占市场份额,但在骑手福利方面一直相对滞后,即便平台是以人数来抢占先机。而且,虽然骑手福利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重要议题,美团和饿了么的举措还是显得不够“彻底”,毕竟,一家全职骑手超过300万的平台,要为所有骑手提供五险一金的政策,成本实在太高,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刘强东这一手棋,用最简单的“福利”政策,直接触及到了对手的软肋。你可以想象,面对这一局面,那些正在为美团、饿了么平台工作的骑手们,会不会对京东动心?会不会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对于刘强东来说,进入外卖市场并非一时兴起。作为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深知在中国零售市场拼得你死我活的局面中,谁能够抢占用户的“生活场景”,谁就能够最终笑到最后。这不仅仅是抢市场的问题,更是抢占用户生活的“入口”。
所以,这单20块钱的外卖其实是京东的一个切入点,通过这一入口来打通“即时零售”这个更大的商业市场。
外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餐饮配送业务,它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掌握了需求,把“卖货”延伸为“卖服务”,把“卖吃”延续到“卖用”,一整个天罗地网,这还不手到擒来?
一旦用户养成了通过京东外卖解决“吃”的需求,那下一步自然就会转向“用”的需求。从日常用品到电器、家居产品,甚至是超市采购,京东都能在用户的需求链条中提供一站式服务,正如京东物流的崛起一样。
外卖的利润率普遍较低,但低利润并不意味着低回报,相反,外卖所带来的高频流量和巨大的用户粘性,正是他精心布局的“后手”之一。
从数据角度来看,外卖本身积累的用户数据,可以帮助京东更精准地识别用户的购物习惯与消费潜力,为后续的精准营销打下坚实基础。简单地说,外卖不单是“卖餐”这么简单,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用户数据采集和流量转换工具。
总的来说,刘强东的这步棋,表面上看似简单的“福利战”,实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短期内,京东可能还无法在外卖市场完全超越美团和饿了么,但从长期来看,京东通过外卖这一切入点,已在悄然构建一个跨越零售、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的庞大生态系统。
当我们回头再看这场“福利闪电战”时,会发现刘强东已经成功地把竞争的维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关于外卖的竞争,更是关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竞争。
3
成功不仅仅是幸运
要说到刘强东的发家史,那也是很惊心动魄的。
1993年,他那时还是大二的学生,突然对编程产生了浓厚兴趣。给老家的政府写电力管理系统,给快餐店搞餐饮系统,挣了钱。
不过,人生总是不会太顺利。大四时刘强东拿着自己挣的外快和借来的家族资金,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餐厅,立志做大餐饮连锁。不过,结果你猜是什么?开了两个月,餐厅就因为管理不当倒闭,损失了20万。
没有餐厅了,刘强东背上背包,来到了中关村。用1.2万元积蓄和家人的支持,他租了个小柜台开始卖光磁产品,靠着这个小生意,他第一次摸到了电商的门槛。
然后他干了一件超有眼光的事:2001年,他抄袭了一下国美和苏宁的“传统渠道商”模式,做起了IT连锁店。可是天不遂人愿,非典来了,门店不得不关门大吉。不得已,他又开始“线上线下结合”的尝试——这一步,算是彻底把京东从传统零售带入了互联网的怀抱。
2004年,刘强东开始了他的“互联网进军计划”,注册了“京东多媒体网”,并将其发展成了如今的京东商城。可是做电商这事,不光得有好的商品,还得有好的物流。所以,他非常聪明地把京东的重心放在了物流上,京东不只是卖东西,还给大家送东西——送得快,送得准。
2014年,刘强东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成绩,携手腾讯,成功上市。到2015年,京东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商巨头,刘强东也成了亿万富翁、代表人物。
也正印证了他的那句话:高手,都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
在这个内卷成风的时代,商业竞争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企业拼命压低价格,商家被迫降低成本,消费者却越来越不满意。外卖骑手在街头疲于奔命,商家在后厨焦头烂额,平台在数据报表前愁眉不展——这场看似没有赢家的游戏,恰恰暴露了当前商业模式的致命缺陷。
要打破这种困局,需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创造真实价值。这种看似”不划算”的投入,反而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就像山姆会员店用付费会员制筛选客户,胖东来用优质服务培养忠诚度一样——未来的商业竞争,必将从价格战的泥潭转向价值战的高地。
当然,刘强东现在这波操作还算精彩,但现在这年头,谁要是把用户当傻子,市场就会教他做人。
京东这波操作能赢得多少掌声,最后能转换成多少价值,关键还得看后续的执行力。毕竟在商业世界里,漂亮话说一次是营销,能坚持做下去才是真本事。就像网友说的:”哪怕他是装的,但能装一辈子好人,那也是真好人。”
*以上内容系网友AllaboutAUS自行转载自英伦大叔,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