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澳洲大批富豪出逃! 卖房卖地, 转移资产!

富人出逃、税改激辩、藏坑:

2025税务风暴,来了!

澳洲财政政策的巨轮正在剧烈转向,三场看似毫不相干的改革——新税、免收据报税制度、以及高净值资产调整,正在交织成一场横扫富人与中产的“税务风暴”。

“300万账户”成高压线,富豪悄然抛售房产

Albanese阿尔巴尼斯政府强势连任,拿下参议院关键席位,财政部长Jim Chalmers酝酿已久的养老金新政—对养老金账户中超300万部分的投资收益征收30%重税,距离立法只差一步。

这项被称作“Division 296”的改革,一旦通过,将从2025年7月起追溯生效。最具争议之处在于,它不仅对实际变现的收益征税,还包含账面“未实现的收益”。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自管养老金(SMSF)账户里放了一处房产,市值涨了但还没卖,这涨出来的数字也得按30%的税率上缴。

这对于大批依赖地产、农场或股权增值作为退休金来源的富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随着政策呼之欲出,全国多地已悄然掀起一轮资产重组潮。

资深税务顾问Noel Beharis透露,许多SMSF账户持有人尤其是富人正在抓紧变现房产、清理不动产、重组信托结构,甚至转移部分资产至海外。

而据财政部数据,目前有超过120万人持有自管养老金账户,改革初期约8万个账户将受到直接冲击!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五年前买了套价值50万澳元的房产,现在房产市值涨到了55万澳元,那么即使你并未卖出这套房子获益,但这多出的5万澳元,仍然需要交税。

因此引发了大量富豪的抛售!

专家警告,如果未来门槛不做通胀调整,40年后,这一税制将波及大多数年轻人。

AMP首席经济师Diana Mousina更直言:“这是个时间炸弹。”

政策能否走得通?经济学家泼冷水

支持者认为这是提高税制公平、打击养老金“避税天堂”的必要之举,但反对者却纷纷质疑,这项改革可能“得不偿失”。

Wilson资产管理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这项政策将导致945亿澳元效率损失,155亿澳元资本可能被迫转向免税资产如自住房或海外市场。

报告更是引用经济学中著名的“拉弗曲线”指出:当税负超过某个点时,纳税人会选择规避或退出市场,反而导致政府收不到原本想要的税。

用白话说就是:你征得越狠,收上来的可能越少。

创投圈的担忧也在蔓延。独立议员Allegra Spender提醒:“很多创新企业依赖SMSF资金,如果税负变高,资金就会被吓跑,直接打击创业生态。”

尽管财政部长Chalmers强调新政“只影响最富有的0.5%人群”,但这场看似“小圈层”改革,或许终将改变整个退休体系的运作逻辑。

2026年起“免收据抵税”,真能帮你省钱?

与此同时,还提出另一项改革——从2026-27财年起,允许个人报税时直接申报1000澳元的“工作支出免收据抵扣”,不需任何证明。

这听起来确实诱人:报税更省事,最多还能减税300澳元。但税务专家们却纷纷提醒:这看起来像是福利,实则对不少人是“限制”。

数据显示,目前澳洲有超980万人平均申报2506澳元的工作相关支出。如果你是经常用车通勤、在家办公、缴纳职业会员费或用手机处理工作的人,1000澳元根本不够花!

注册会计师Adrian Raftery更直言:“多数工薪族,尤其是专业人士,若放弃保留收据,将白白少拿退税。”

还有一点容易被误解:1000澳元是“可抵税额”,不是“直接退你1000块”。若你的边际税率是30%,最多也就省下300澳元。

另外,税务局未来或将重点审查申报超过1000澳元工作支出的群体,要求提供更严谨的记录。

总之,如果你每年真实支出远超1000澳元,还是老老实实留着小票吧——快速报税虽方便,但代价也可能是“少拿真金白银”。

税务重塑,财富重估

2025年的澳洲财政局面,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一边是富人面对高压政策急速撤退,一边是普通人也在报税环节面临新抉择。

政府说这是为了公平,反对者担心这是“无差别”打击。

但无论你是资产百万的SMSF持有人,还是为几百元退税焦头烂额的工薪族,一点可以肯定:这场税务变革,将影响你未来十年每一笔财富的流向。

面对变局,别光看热闹,更要早做准备。

*以上内容系网友指点山河自行转载自澳洲红领君,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