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为通胀苦恼的时候,澳洲的企业界也正在经历一场席卷而来的“寒潮”。
一边是银行裁员、业务收缩;另一边则是本土知名品牌轰然崩塌,欠薪风波引发众怒。这背后,是整个澳洲经济承压的真实写照。
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正在准备10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将削减超过1500个岗位。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这是新任CEO Anthony Miller为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成本削减目标而推出的名为“Unite”的计划的一部分,通过简化流程和技术来转型业务。
Miller去年12月上任后,对执行团队进行了重要调整。他指出,由于西太平洋银行进军竞争激烈的商业贷款市场,利润率缩小,导致上半年业绩令投资者失望。
(图片来源:AFR)
据悉,Miller已重新设定了银行内部的成本削减预期,要求管理层在未来几个月内考虑如何将大多数团队的员工人数减少5%。
根据最新的全职员工统计,裁员5%即意味着约1700名员工将离职。之前一个财年,该公司已裁减了约900个全职职位。
不过,调整也不是一味地削减。Miller在与基金经理午餐会上透露,他计划新招聘180名住房金融经理,并为抵押贷款银行家提高薪酬。
与此同时,澳洲联邦银行(CBA)和澳洲国民银行(NAB)也在积极招聘更多住房贷款业务人员。
根据本月发布的中期业绩,Westpac报告了员工成本增长5%。此次裁员计划被视为抵消员工成本增长的一个重要措施。
曾在高盛工作的Miller计划到2029年将成本收入比控制到低于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分析师们对这一目标表示怀疑,认为它非常具有挑战性。
内部消息人士指出,尽管会大规模裁员,但Miller不会削减“Unite”计划中的工作人员。
该计划是Westpac的重要项目,旨在通过引入更灵活的技术手段来降低长期成本。
不过,裁员的推进也显示了Miller在利润率受损时坚决节省成本的决心。
澳洲央行再次降息令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在过去一个财年,Westpac的员工开支为59亿澳元,占其总费用的55%。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职员工人数为35240人,较2023年减少906人,与2022年相比减少2236人。其中临时员工的裁减力度更大于正式员工。
自5月初发布业绩后,Westpac股价连续4天下跌,因投资者对成本前景感到担忧。
尽管近期有所回升,但竞争对手CBA和NAB的表现更为出色,这为Miller带来了更大压力。
Citi分析师Thomas Strong警示称,Westpac在商业贷款中的净利息收入为负,这对其他转向商业银行的机构来说是一个警示。
Morgan Stanley分析师Richard Wiles对Westpac对经纪人的依赖和自有渠道流量下降表示了担忧。
除裁员外,Westpac还计划通过整合St George业务部分进行成本削减。
与此同时,CBA也在逐步减少员工。金融部门工会指出,CBA及其子公司Bankwest在过去12个月共裁员接近800人。
运动服饰品牌Exoticathletica破产,百万欠薪曝光!
相比银行的“精简瘦身”,本土品牌Exoticathletica的崩盘则更像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地震。
这家创立于2014年的昆州运动休闲服品牌,以其大胆鲜艳的巴西风设计风靡一时,不仅受到许多时尚博主和健身爱好者的喜爱,还曾被誉为“澳洲最具个性的本土品牌”之一。但就在今年4月9日,Exoticathletica正式进入破产管理。
来自SV Partners的管理人Matthew Richardson和Terry van der Velde接管后披露:公司目前总欠款已突破1000万澳元!
令人震惊的是,其中包括拖欠员工工资、假期津贴和退休金在内的总额超过11.4万澳元。具体包括:7.3万澳元年假工资
3.7万澳元退休金
5800澳元长期服务假
3.3万澳元的解约金
更可怕的是,Exoticathletica还欠联邦银行670万澳元,欠无担保债权人约540万澳元,甚至还拖欠运动服装供应商Active Apparel Group 21万澳元!
尽管债台高筑,公司官网仍在运营,破产管理人正试图寻求潜在买家,希望借助出售公司资产来偿还部分债务、维持品牌延续。
不止他们!大公司集体“减负”成趋势
Exoticathletica并不是近年唯一深陷困境的澳企。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内,澳洲已有多家企业进行裁员和业务重组,包括:澳洲联邦银行(CBA)及旗下Bankwest裁员近800人
昆士兰银行(BOQ)关闭多家分行,数百人岗位受影响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业务紧缩大幅缩编
业内分析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正倒逼企业“止血自救”:通胀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消费动力减弱,使得大中型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业务整合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本效率。
从银行巨头到潮牌新秀,澳洲企业眼下正经历一场结构性的大考。这不是简单的“起起落落”,而是一次深层的重塑过程。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或许是跳槽时的风险评估,或许是创业计划的重新审视,也可能是对“稳定工作”定义的再次思考。
你怎么看这波企业“求生潮”?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内容系网友走进澳大利亚自行转载自澳洲红领君,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