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报恩的孩子,身上往往都有4个“记号”,占一个都是福报
在育儿的道路上,家长们常常会思考孩子究竟是来 “报恩” 还是来 “讨债” 的。
其实,“报恩型” 孩子并非偶然,他们身上往往有以下 4 个 “记号”。
01
懂得心疼、体谅父母
一个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家庭的幸福源泉。
曾经有一位妈妈分享视频,她接儿子放学时,儿子主动将她的手提包放进自己小书包里,还不忘安慰妈妈 “女生就不应该提这么重的东西”,这句温柔的话语让妈妈幸福感爆棚。
像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也十分体贴父母。
工作再忙,她都会赶回家为妈妈缝制睡衣,为爸爸剥好糖纸。
这些孩子心里藏着爱,心上放着父母,他们用温暖的目光丈量世界,用柔软的心肠守护所爱。
父母拥有这样的孩子,无疑是最大的福气。
02
没心没肺,钝感力强
生活中,有些孩子看起来 “没心没肺”,实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素质 —— 钝感力。
一名读者曾抱怨孩子考试成绩下滑却不以为意,但仔细想想,这种钝感力恰恰是孩子积极阳光的表现。
与之相对的是,有些孩子因一次成绩不好就焦虑万分,甚至抑郁。
电视剧《小巷人家》里的林栋哲,从小成绩不好,调皮捣蛋,可他从不会因此陷入内耗和自责。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知名外企,而其他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发愁。
没心没肺的孩子抗挫力强,内心强大,进入社会后更容易 “闯得开”。
他们能够理智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03
富有担当,独立自强
有担当、独立自强是 “报恩型” 孩子的重要品质。
1999年2月,庞众望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父母给他取名“众望”,希望他能成为全家人的希望。
当别的孩子还在被四五个大人宠着的时候,庞众望的童年却完全不同。
他要帮妈妈做家务,学会照顾生病的爸爸,还要打理家里的事情。
年纪小小的他,早就扛起了这个家。
面对生活的重担,庞众望没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
从他上小学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学习,拿了很多奖状。
这些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见证了他一路成长,从一个普通孩子变成了大家眼中的自强少年。
这样的孩子从小不让父母操心,懂得主动承担责任。
他们会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奠定好人缘,也会让自己更加优秀。
将来,他们能反哺父母,成为家庭的坚实支柱。
04
虽然成绩一般,但踏实善良
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许多父母都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碎了心,仿佛成绩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成绩平平的孩子,身上却隐藏着许多熠熠生辉的隐形优点,比如善良、真诚、有责任感、乐于助人等,这些品质如同隐藏在角落里的珍珠,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在热播剧《人世间》中,周家的大儿子周秉义和二女儿周蓉从小都是学霸,他们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能力,早早地离开家乡,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而三儿子周秉昆,却因不擅长读书,常被家人嫌弃愚笨。
可就在生活的风雨来袭时,这个看似不成材的周秉昆,却成为了周家的顶梁柱。
有一次,周妈妈突然中风,瘫痪在床。
那时,父亲远在他乡支援建设,哥哥姐姐也在为考北大而忙碌奔波,只有周秉昆一个人默默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他一边悉心照料着姐姐年幼的孩子,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妈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尽管他只是一名平凡的工人,在世俗的眼光中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成就,但他却用自己的踏实与善良,守护着这个家,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灵魂人物。
正如一位校长在演讲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差异。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读书的料,而有些则并非如此。
那些读书资质平平的孩子,长大后可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工作,今天载着我们去品尝美味的牛肉丸,明天又带着我们去享受鲜美的海鲜,这样的生活同样充满了美好。”
孩子的优秀品质并非天生,而是在家庭温暖氛围和父母言传身教下逐渐养成的。
父母要修炼出看见孩子闪光点的能力,用心陪伴孩子成长。
这世间最美的报恩,是父母与孩子双向奔赴的成长。
让我们用爱和智慧去发现、培养孩子身上的 “记号”,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家庭的福报。
*以上内容系网友创梦AUS自行转载自父母洞见,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