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急刹让整个英国政坛为之一震。
原本,斯塔默政府准备在下议院推进一项被视为“硬核节支”的福利改革方案,核心内容包括收紧残疾人福利资格——这是他上任以来最具争议也最雄心勃勃的政策之一。
但就在投票开始前60分钟,这位刚刚赢得压倒性大选胜利一年的首相,却临时按下暂停键,撤回了法案中最关键的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一次政策的回撤,更是一场权威的退让。数日来的党内博弈终于撕开了表面的团结,斯塔默面对巨大阻力,被迫让步。
而就在福利政策临阵转向的数小时后,财政大臣里夫斯在议会辩论中情绪失控,被拍到流泪。这一幕迅速引爆了市场的敏感神经——英国国债遭遇自2022年“迷你预算风暴”以来的最大单日抛售,英镑汇率同步走低。
这场闹剧不仅让人质疑:斯塔默政府,还能稳住方向盘吗?
1斯塔默可能在几个月内被罢免首相职务?
英国政坛近几年的更迭之快,几乎令人眼花缭乱。
2022年,时任首相莉兹·特拉斯试图通过一份激进的“迷你预算”来重塑经济格局,结果却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她提出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不仅缺乏明确的财政支撑,还在未与英国央行或国际市场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匆匆出台。
结果,英镑暴跌,国债暴涨,养老金基金几近爆仓,英国金融市场陷入恐慌。
在上任仅仅45天后,特拉斯被迫辞职,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首相。
随后,保守党将希望寄托于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试图用他的经济背景挽回公众信心。
苏纳克确实成功稳定了市场(比起之前来说),但治国理政方面却显得步履维艰。移民问题久拖不决,国民保健系统危机持续恶化,生活成本飙升也未见根本缓解。更致命的是,他始终未能重新点燃公众对保守党的信任。
2024年大选中,工党乘势而上,基尔·斯塔默带领政党横扫议会席位,实现了1997年以来最具压倒性的胜利,一跃成为新一任首相。
然而,比起风光的上任,如今他面对的却是是不断下滑的民意支持。上任一年,工党的公众支持率已经从2024年大选后的高点——34%,直线滑落至如今的24%。整整10个百分点的跌幅,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约翰·梅杰执政末期的保守党政府——那是上一次出现类似级别“掉粉”的政党。
而斯塔默的个人支持率,更是跌入历史低谷。根据益普索的最新民调,他的净支持率已降至-54,创下该机构自记录以来,英国首相上任一年左右时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不仅是工党整体在失去选民的耐心,斯塔默本人也正面临“信任赤字”的困境。
两名工党资深议员向媒体透露,如果政府继续陷于混乱不作为,首相基尔·斯塔默的任期可能难以撑过未来数月——若明年5月地方选举(尤其是威尔士、苏格兰及伦敦)结果不佳,他将不得不黯然离场,下台回家。
党内的不满正在堆积,而反对声音的主旋律,是“失去方向感”。据《天空新闻》编辑萨姆·科茨透露,他从内阁成员处得知,一些工党人对当前局势的“愤怒与绝望”远超外界预期。
改革英国党的支持率在威尔士飙升,伦敦方面则有绿党等左翼政党虎视眈眈,正在切走传统工党的基本盘。
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的动荡情绪也成为舆论焦点。在上议院备受争议的福利改革法案通过的第二天,她在议会中明显情绪低落,甚至泪洒现场,这一幕被迅速解读为她要被踢走了。
这几滴眼泪随后也成功引发了市场的动荡,英镑汇率和长期国债价格双双下跌。
面对外界猜测首相与财政大臣之间是否出现裂痕,斯塔默迅速出面澄清。他在接受BBC采访时强调,里夫斯的情绪波动与决策“无关”,是“个人问题”,并直言她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任财政大臣”。
斯塔默强调,两人之间的协作密切,绝非过往那些“貌合神离”的首相与财政大臣关系可比,他会一直支持里夫斯。
但无论官方如何表态,现实是:工党在民调中的领先优势正在被侵蚀,党内团结面临考验,财政政策摇摆不定,改革路径模糊不清。
距离赢得选举不过短短一年,唐宁街的掌舵人已不得不面对一种残酷的可能性——他或许正站在风暴来临的前夜。
2斯塔默领导下的英国表现如何?
斯塔默爵士在2024年7月高调入主唐宁街时,曾誓言要为英国带来一场新秩序。他在胜选演讲中喊出“停止混乱”(End the chaos)的承诺,矛头直指保守党13年动荡不安的执政岁月。
而他的这份蓝图由五项核心使命构成:经济增长、绿色能源、国家安全、教育改革,以及健康公平。如果这些宏愿真的一一落地,无疑将极大改善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但问题在于,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一年过去,究竟又完成了多少呢?《经济学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咱们挑比较受关注的几个来看看:移民
英国政府继续沿用了保守党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的一系列严格移民限制措施。这些规定包括禁止护理人员和大多数海外学生的伴侣及子女入境,同时将普通工作签证的最低工资门槛大幅提升,从26,200英镑涨至38,700英镑。
今年5月,英国内政部又发布了一份移民白皮书,进一步收紧政策。白皮书提出,更严格的英语语言要求将适用于移民及其家属,部分签证持有人申请永久居留权前的居住时间也被延长。据官方估算,这些新规预计每年将减少大约10万份签证的发放数量。
从表面数据看,工党似乎在兑现竞选承诺,努力降低净移民数字。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在工党政府执政的第一年,穿越英吉利海峡的移民人数却显著攀升。
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约有42,000人成功抵达英国,这比前一年增长了34%,几乎逼近2022年创下的历史高点。
收入
当然,钱包始终是民众最关心的切身问题。英国政府指出,过去五年经济增长乏力,GDP仅上涨4%,远远落后于同期美国13%的表现。
虽然GDP数字重要,但对普通人来说,更直观的是工资涨幅。调查显示,有30%的受访者表示,若税后收入增加,他们更可能在下一次大选还支持工党。
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党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2025年4月,经通胀调整后的平均工资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远超过去长期的0.8%平均水平。工资增长虽不算惊人,但在高通胀和生活成本压力下,这样的提升仍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医疗
英国医疗系统的效率长期来备受诟病,疫情期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更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卫生大臣韦斯·斯特里廷坦言,NHS虽然“支离破碎”,但还没有被击垮。政府目前的重点是缩短专科顾问医生的转诊时间,但多数民众更关心的是急诊室(A&E)的等待时长。
NHS的目标是让95%的急诊患者在四小时内得到诊治,然而这个标准已经十多年未达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的12个月里,约有1700万名患者进入急诊科,但仅有59%的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疗。
犯罪
人们常抱怨犯罪率居高不下,但事实却显示,过去三十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犯罪总数已经下降了四分之三。
不过,根据一项全国调查,截至2024年12月底的一年里,英国共报告了约480万起犯罪事件,较前一年增加了10%。这表明,尽管长远趋势向好,近期的治安状况仍令许多人感到不安,偷窃、抢劫、暴力事件频发,警察和政府仍面临着巨大压力。
7月4日,英国工党政府迎来了成立一周年,但这场庆祝更像是一场没有蛋糕的苦涩聚会。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民调数据滑铁卢,曾许下的减少医院候诊名单、加快建房速度、阻止移民小船登陆等诺言,几乎全数落空。
再加上福利法案遭受重击、财政大臣在议会内情绪崩溃,泪流满面,首相的气势从未如此弱小……
3困境从何而来,未来又在何方?
说起来,斯塔默去年带着满满的希望和决心走进唐宁街10号时,面临的局面真不是闹着玩的。工党14年没当过政府,团队里能算有丰富政府经验的人少得可怜,很多内阁成员直到正式上任才第一次真正踏进那扇黑门,还得适应一下才能顺利上路。
斯塔默自己也清楚,手里这牌不好打,国内政治环境复杂,党内左派还不太满意他的务风格,而放眼全球,经济形势不佳,极右翼的浪潮也让其背负更多压力。
不过,距离下一次大选还有好几年时间(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而且英国的基础依然扎实,还是有希望兑现他那个“国家复兴十年”的承诺。
毕竟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还是资产管理,仍然吸引大量国际资金。再加上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英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
政府如果能在这些领域加大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拉动新产业链成长,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增长,还能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
另外,英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实力全球领先,牛剑剑桥等顶尖高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创新人才,英国拥有许多世界级的科研机构,这些都是未来竞争的资本。
在贸易方面,英国脱欧后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不断扩大,和亚太、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虽然脱欧带来不少挑战,但这也是重新布局全球贸易的机会。利用英联邦的纽带和“全球英国”的外交策略,开拓多元化的市场,减少对欧盟的依赖,能让英国经济更有韧性。
说到底,政治是民心的艺术。英国民调显示,大多数选民依然倾向支持左翼或中间派政党,这说明斯塔默仍有机会。
总之,斯塔默的路不好走,但路还长,能不能走通,我们静观其变。
*以上内容系网友创梦AUS自行转载自澳洲财经见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