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
拆个一次性筷子
木刺都能扎肉里
厨房处理下螃蟹
都能被钳出血来
打印几张文件
又不小心被纸张划伤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每遇到这些不起眼的小伤口
总觉得“多大点事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没想到有时候真是大事!
也不是贴张创可贴就能解决的
即使是小伤口
也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
63岁的李先生(化名)在走路时被地上的树枝刺伤了右脚,但他当时并没有重视。
几天后,伤口出现红肿,蔓延至整个小腿,伴有疼痛、发热,但李先生仍未重视,仅自行买药简单处理了伤口,未到医院就诊。
十余天后,右脚大量流脓、组织坏死,并出现了全身休克症状,由旁人拨打120送至医院就诊。
经医生检查,并结合血检、彩超结果,李先生被确诊为重度蜂窝织炎,病情已非常严重,经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及局部清创处理,感染仍难以控制,无奈只能进行右下肢截肢手术。李先生住院1个月后才顺利康复出院。
一个小伤口为什么会导致截肢
蜂窝织炎到底是什么病?
它有哪些预警信号?
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
“看着不起眼,实则能翻车”的
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是一种急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炎症,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下、筋膜下、肌间隔或深部蜂窝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见于小腿、面部、手臂等部位,中老年群体则是高危群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般患病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脓并且扩散迅速。炎症较重的时候可以波及到肌肉组织,可能会引起广泛组织坏死,甚至引发脓毒症,进而危及生命。
1. 皮肤屏障破损
微小伤口即可成为“入侵门户”:虫咬、擦刺伤、足癣抓痕、甚至包括未察觉的微小裂口。动物咬伤、深穿刺伤(>1.3厘米)或接触污水的伤口风险更高。
2. 基础疾病削弱免疫力
糖尿病、肝病(如肝硬化)、HIV感染等患者免疫防御能力下降,细菌更易繁殖。如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局部皮肤干燥,容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诱发此病。
3. 局部循环障碍
淋巴水肿(如乳腺癌术后)、下肢手术(如骨折手术后)、静脉曲张导致体液淤积,成为细菌培养基。
4. 皮肤疾病史
湿疹、银屑病等会破坏皮肤完整性,足癣是患下肢蜂窝织炎的高危因素之一。
5. 药物及特殊状态
长期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肥胖、酗酒均为明确危险因素。
蜂窝织炎进展迅猛
黄金识别窗口仅24~48小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局部症状
皮肤红、肿、热、痛 ;
边界模糊的弥漫性硬肿;
后期中央软化波动(脓肿形成);
淋巴管炎(红线征)
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寒战;
心率加快;
恶心呕吐;
意识模糊(脓毒症预警)
伤口即刻处理“三原则”
冲:流水+肥皂清洗>3分钟,深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护:薄涂莫匹罗星软膏后覆盖无菌敷料,每日更换;
察:24小时内出现红肿、跳痛立即就医。
高危人群特别防护
糖尿病患者:禁止赤脚行走,每日检查足底;
足癣患者:务必根治真菌感染;
淋巴水肿者:穿戴压力袜,有手术伤口尽量避免抓痒挠破皮肤,避免患肢抽血/输液等。
日常要保持好家居环境卫生,避免滋生蚊虫。
强化皮肤防御
户外穿长裤袜,喷涂避蚊胺(DEET)≥20%的驱蚊剂,接触污水、土壤时穿戴胶靴手套,湿疹患者坚持润肤,避免搔抓。
免疫系统支持
控制血糖/肝病等基础病;肥胖者减重5%~10%可显著降低风险;戒烟限酒。加强身体锻炼,提高皮肤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治疗蜂窝织炎的首要目标是清除病原体,预防病情恶化,并减轻症状。
治疗原则:首先治因、然后对症。
寻找诱因:如溃疡、伤口、足癣、淋巴水肿等积极对因治疗。轻度口服抗菌药物,中/重度静脉用抗菌药物、化脓切开引流、优质护理。
发热、头疼对症治疗:可选择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手术治疗:当蜂窝织炎导致脓肿形成时,需要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01知识链接——丹毒
在日常生活中,丹毒也是常见的细菌性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主要由链球菌(有时也涉及葡萄球菌)引起,临床表现和蜂窝织炎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感染的解剖层次、典型表现、好发部位和某些特点上存在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丹毒和急性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案类似,但丹毒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炎炎夏日,蚊虫活跃
人极易遭到叮咬感染多种疾病
严重的可致死亡
以下这份《实用防虫手册》
记得收藏哦~
医生提醒:不只树枝,几乎所有造成皮肤破损的植物(尤其是带刺、硬质、附着土壤的)都有潜在风险,关键在于“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
若患上蜂窝织炎,每延迟1天治疗,截肢风险大大增加!当皮肤出现>硬币大小的不明红肿块,且出现疼痛、化脓、48小时扩展、伴发热时,请立即到医院急诊筛查。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健康河南,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