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这愿望彻底实现了,从1月20日开始,我来到了湖北农村的岳父岳母家,就再也没能离开。我告别了地铁、滴滴、饿了么、淘宝…..每天睡到自然醒,吃饭吃到碗底净,没事田埂上逛一逛,看看天上的云彩,地上的鸡鸭猪羊…..
我和我妻子,是浑浑噩噩、莫名其妙被封锁在湖北的,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从1月20日,一直呆到现在,一个月都过去了,估计还得继续呆下去。我们刚回到家的时候,油菜还是绿油油的一片,现在已经星星点点黄花摇曳了,再过十几天,这里就是一片花海。
之前我吐槽过,湖北基层对于交通管制、社区封闭的措施做得不太及时,但在春节后,基本上都动员起来了,每个村每个组,都已经封闭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车子,就在主干道上,出入经过,都需要通行证,除了运送物资的车子,其他机动车都不能通过。
我们家家门口,就设了路障,还插了一面镰刀锤子的党旗,当然,村里人手不足,对于道路的封锁,做得有点简单粗暴,就是挖土机挖了两斗土,直接把路给堵上了,直接物理封闭。
由于交通管制,以及严禁人群聚集,所以,很多活儿就做不了了,这里有很多水田,不但种植水稻,还有农户大面积养殖小龙虾,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虾苗基本上来不了了,就算能够正常养殖,到了夏天,估计也没有办法按时出售。
还有人担心村里都封闭了,我吃什么?其实这个要感谢我岳父岳母,他们为了迎接我们俩回家过年,年前准备了2000多块钱的菜,都屯在冰箱冰柜里,我们吃了一个月,都还能吃到年前屯的卤牛肉、猪蹄汤、牛肉火锅、鳝鱼丝、炖鱼头……
所以,要说一点不慌,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没有米面粮油、鱼肉蔬菜可以购买,屯再多的年货,也会坐吃山空的。
好在这几天,县里镇里都下了通知,每村每组,都派专人派送物资,提前打电话预约,要买什么菜,会有人专门送到门上,付钱即可,能够选择的不多,无非辣椒黄瓜土豆青菜,但好歹解了燃眉之急。
讲实话,和我们这些读过书在城里工作生活的年轻人相比,农村人真的就是土里刨食,全靠粮食卖点钱,想要多挣点,就得搞副业,如“种龙虾”、“种葡萄”、“种提子”,更方便的,就是外出打工。
但今年这个状况,养殖业是搞不起来了,春耕也要受影响,外出打工,根本不可能,几乎所有人连自己的村都出不了。那些农村里的乡镇企业、工厂,因为疫情的影响,迟迟不能开工,再这么下去,也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这大半年,湖北劳动人民,是要吃不少苦遭不少罪的。那些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只有等到疫情平定后,才能出得了城,出得了省,可是到了那时候,也很难有活儿干了,更糟糕得是,很多地区,可能会因为某些刻板印象,让湖北籍打工者遭遇“隐形歧视”。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年刚开始,就等于蹉跎过去了。
我讲这么多,并不是告诉大家,湖北农村的现状有多惨,其实没到那个程度,一切还是安稳有序的,人们起初会大意,中间会恐慌,会焦虑,最后都会回归谨慎和理性。之前是我们劝着爹妈戴口罩出门,现在则变成了爹妈提醒我们做好防护。基层行动力也变得谨慎高效,村里一出现发烧者,当天救护车和医疗人员就会上门来把人接走进行检查,并且消毒隔离。
湖北人天性里带有楚国先民的乐观,我喜欢我妻子,其实就是喜欢这一点,在这样的疫情面前,我们其实更该谨慎小心,但也不能悲观焦虑恐慌,那对自己的健康、疫情的防控一点好处都没有,严肃活泼、团结紧张,才是大家最需要的。
你要说不舒服,当然不舒服,谁也不愿意每天困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什么都做不了,要么数天上的云,要么看地上的蚂蚁。但为了自己,为了所有人,为了最后的胜利,我们都得实事求是,管住自己的腿。
这是一场灾难,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许多生命都消逝在这个春天里。
人类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灾难史,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悲剧和灾难。
但人类文明依旧存在,并且璀璨辉煌。
我想起了那天夜里的大风雪,我以为早早开苞的油菜花们会被摧残殆尽,谁知道第二天,风停了,雪水消融,星星点点的金黄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就要连成一片,烧成金色的花海。
安卓翻墙-禁闻浏览器、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