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外国人想合法居留和从事特定活动,离不开“在留资格”。
这就像一张通行证,规定了你能在日本做什么、待多久。
然而,2024年,有高达18,908名外国人因为违反规定被强制取消在留资格,比2023年多了710人!
其中,76.4%(14,453人)是因为“非法打工”。
这背后,是一场关于钱、生存和政策的复杂博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什么是“在留资格”?
在留资格是日本《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简称入管法)规定的外国人居留许可,
分为三大类、约30种:活动类资格(27种):与特定活动挂钩,比如:工作相关:如“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适合白领专业人士)、“技能”(如厨师)、“特定技能”(针对介护、建筑等行业)、“医疗”“教授”等。
非工作相关:如“留学”(学生)、“家族滞在”(家属)、“短期滞在”(旅游、探亲,15/30/90天,不可延长)、“文化活动”等。
身份类资格(4种):基于身份,不限活动,比如“永住者”(无限制,需住10年以上)、“日本人配偶等”“定住者”。
每种资格都有严格的活动范围和在留期限,
比如留学生每周只能打工28小时,超范围活动可能被取消资格。
外国人入境后,超过3个月的需携带“在留卡”,记录个人信息和资格详情。
过去一年,近1.9万外国人被强制取消在留资格!
创下近年新高。
为什么这么多?答案是:非法打工。
76.4%的人涉及“非法打工”,总数高达14453人。
这些人主要来自越南(6,996人,37%)、中国(1,929人)、泰国(1,609人)等亚洲国家。
建筑:4,110人在工地打工,搬砖、砌墙,越南人占了很大比例。
工厂流水线:如食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工作枯燥但需求量大。
他们的日薪通常在5,000-7,000日元(约人民币230-330元),远低于日本正规工人的工资。
但对来自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工人来说,这笔钱比家乡挣得多,足够养家。
为什么非法打工屡禁不止?
1.日本的劳动力缺口
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建筑、介护等行业面临巨大劳动力短缺。
2024年,日本正规渠道的外籍劳工远远不够,农场主、建筑老板只能铤而走险雇佣“黑工”。
数据显示,茨城县和千叶县的农业、千叶县和东京的建筑业是非法劳工重灾区。
2.签证制度的“漏洞”
日本的签证制度本身制造了非法劳工。
两大来源占了非法滞留的65.4%:短期滞在:如旅游签证,很多人入境后不回国,直接打黑工。
技能实习:2024年,4,684名技能实习生因违法被查处,占违法者的24.8%。
实习生干的活往往是简单体力劳动,工资低、环境差。受不了的实习生“跑路”,就成了非法滞留者。
3.经济诱惑与生存压力
对越南、泰国等国的工人来说,日本的“黑工”收入再低,也比家乡高。
比如,越南农村的月收入可能只有人民币1,000元,而在日本打黑工一个月能赚人民币5,000~7,000元。
这笔钱可以让家里盖新房、供孩子上学。生存的压力让他们甘愿冒险。
有趣的是,2024年中国非法劳工数量下降,而越南、泰国、菲律宾人数上升。
原因可能包括:中国经济提升了,来日本打黑工的性价比降低,合法渠道(如留学、工作签证)增多。
而越南仍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人愿意冒险出国。
日本对越南的签证相对宽松,很多人合法入境后因工作条件恶劣“黑”下来。
2024年,日本全国查处了1,320个非法劳工聚集点,比2023年少了24个,但被抓人数却增加,说明执法更精准。
出入国在留管理局通过突击检查、举报线索等方式,重点打击农业、建筑等行业。
但尴尬的是,遣返非法劳工成本高昂。
2024年,7,698人被送回国,其中88.4%是自费回国,只有10.8%由政府强制遣返。
日本的劳动力需求和他们的生存需求,形成了一个“地下经济”循环。
来源:成竹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