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重大进展”,是拐点还是缓兵之计?
中美贸易谈判“重大进展”,是拐点还是缓兵之计?
AI
本周,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落下帷幕。出人意料的是,双方罕见地同时释放出积极信号——均称本轮谈判“取得重大进展”。这个表态乍听令人振奋,但在笔者看来,这既可能是关系缓和的拐点,也不排除是一次策略性的“缓兵之计”。
“重大进展”背后,是外交措辞的技巧,还是实质性的让步?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重大进展”这个词,本身具有高度的外交灵活性。它既可以代表某些实质问题上的突破,也可以是一种避免谈判破裂的修辞工具。当前,双方并未公布具体协议内容,更未见到如关税调整、黑名单企业解禁等标志性成果。因此,所谓“进展”究竟进到哪一步,外界仍在观察。
不过,这次表态至少说明一个趋势:在高度紧张甚至对抗化的双边关系中,经贸领域依然被双方视为可以“谈”的板块。对于全球市场来说,这是一个罕见的喘息机会。
经济现实让双方不得不“回到桌边”
贸易谈判从来不是抽象的外交游戏,而是现实经济博弈的延伸。从中国角度看,当前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全球需求疲软,外部市场稳定性对经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从美国角度看,拜登政府正处在政治敏感期,通胀控制与就业表现影响选情,对中国的高关税政策也在国内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声。
更关键的是,全球供应链仍处在脆弱状态,美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产业链“脱钩”,而中国也在积极寻找中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哪怕是出于务实考虑,也必须“握手而非摊牌”。
结构性矛盾犹在,合作基础仍然脆弱
当然,不可对这次谈判成果抱有过高期待。中美之间的核心分歧,早已不仅仅是贸易赤字那么简单。技术封锁、地缘安全、全球影响力之争,构成了今天中美关系的新常态。这些根本性的矛盾,不会因为几次对话就轻易化解。
更何况,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并不统一,制裁、管控与谈判并行不悖,很可能今天谈合作,明天就掀桌子。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也将持续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
谈判不是终点,而是阶段性的博弈成果
我们需要承认一个现实:中美谈判之所以有进展,是因为“谈下去”对双方都有现实利益。但谈判进展不代表战略互信建立,更不是合作模式的全面恢复。谈的是利益,缓的是态度,真正的转折点,还远未到来。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窗口期”更应被视为争取时间、修炼内功的契机。继续推进科技自主、完善营商环境、加强制度优势,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结语:
“重大进展”当然值得肯定,但别忘了,这是棋局中的一次落子,不是终局。中美关系将继续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动态演化,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不是一次谈判结果,而是彼此战略底层逻辑的改变。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
- 🔥澳洲禁闻安卓APP,其它网站没有的澳洲禁闻
-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 🔥治国大道:修身、齐家、管理、治国的大智慧
来源:北京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