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旅美时评人蔡慎坤透露,中共将于8月27日至30日召开四中全会。还有爆料称,5月1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中共元老、老军头、常委齐聚,胡锦涛罕见现身并发言。会议重点讨论的是习近平该不该退、是全退还是半退,会议结果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还需要在四中全会上进行表决。网络流传一份疑似胡锦涛讲话速记稿,称此次会议为“未来方向的重大抉择”,批评习近平执政十年导致“党的路线严重偏差”,指其独裁、个人崇拜、压制社会活动、民营企业信心低迷、外交失衡及背离改革开放。李沐阳分析,胡锦涛暗批习近平“闭关锁国”,祸国殃民。速记稿真伪未定,但类似内容频现网络,绝非偶然。
爆料称,会议达成共识,将四中全会转为人事会议,核心任务包括确定下届中央委员会人选及政治局常委班子构成,讨论“七常委”格局及党魁职权监督机制。唐靖远指出,习近平若被拿下,权力真空将引发派系争斗,接班人可能不愿收拾烂摊子。时评人王赫表示,习近平失败代表保党路线失败,新领导或需抛弃中共,否则难逃覆辙。苏联解体或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的下场是前车之鉴。胡春华是否接班仍存变数,但中共高层权力斗争已公开化,未来走向引人关注。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从当前局势来看,习近平的军权已经明显不稳,他亲自提拔的核心人物相继被拿下或边缘化。中共高层正处于剧烈震荡期,此时有势力放风试图引导舆论、影响局势,并不意外。然而,所谓“胡锦涛有可能复出”的说法并不具说服力。胡锦涛的身体状况早已不佳,难以承担重任。至于流传出的内部会议“详细速记稿”,同样难以置信:这样的会议级别极高,不可能安排秘书列席;与会者多为高层政治人物,具备完整速记能力的可能性极低。所谓“纪要外泄”,更可能是有意放风而非真实记录。还有人称14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将进行表决,但这并不符合中共惯常的决策流程。扩大会议通常是“走过场”——真正的决策早已在小范围定案,政治局扩大会议只是对既定决定的宣读与背书。所谓“会议讨论形成共识”只是表面叙述,实际是“上面决定、下面服从,会中表态、会后执行”。要验证14号是否真有重要会议,关键是看当天有多少政治局委员不在北京,是因临时公干还是突发调动。这些细节往往更能揭示真实动向。中共体制下,政治局扩大会议本质上是“决策的公布会”,而非“决策的形成会”。它既不民主,也不开放,而是高度组织化、服从性的象征:台面上是“会议”,台面下是“定局”,形式服务于权力稳定,而非意见交锋。
资深媒体人矢板明夫25日深夜在脸书发文说,我查了一下5月15日的报纸。上海的《解放日报》刊登了5月14日下午,陈吉宁(上海市委书记)率领上海市领导班子视察市委党校的报道;《重庆日报》报道了5月14日下午,袁家军(重庆市委书记)在重庆和来访的民政部长陆治原会谈的消息;《新疆日报》报道了5月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利用一整天时间,逐一听取了区属国有企业的经营汇报。另外,我还查到了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5月12日至14日在湖北考察的报道。也就是说,多位政治局委员和常委,5月14日根本没有在北京。所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应该是假消息。”
针对在网络上流传的张又侠发言稿,他则指出,“格式、口气、措辞、都不符合共产党领导发言的惯例。比如说,他将已经被开除党籍的李尚福、魏凤和(2人皆为中国前国防部长)仍称为’同志’;对现任的政治局委员何卫东却直呼其名,这种错误,在共产党干部的正式发言稿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原文链接:胡春华与胡锦涛真实关系曝光?(图),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