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耀南
外界或许容易将连番的军中清洗误解为军内出现反习派系或潜在政变苗头,但真相恐怕相反:这是一场针对“过度集中、潜在结盟、自主性过高”的系统纯化,而非针对叛变行为的反制。正如金正恩对朝鲜总参谋部与侦察总局的反复人事清洗一样,军队不需要犯错,只要“太稳”、“太久”、“太熟”就可能构成威胁。习近平不信任任何制度忠诚,他所要的是对个人忠诚且可随时调换的服从结构。
2025年上半年,中共海军高层人事连环震荡。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取消海军参谋长李汉军中将的人大代表资格,意味其自3月被调查以来,已正式落马。而早在1月,南部战区海军司令李鹏程也已传出被带走调查。更引人注目的是,曾长期主导全军政治思想工作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亦于6月官宣落马,其调查程序实际上自2024年11月起即已展开。
这波针对海军系统的高层整肃,呈现出三条明确的政治路径:军事指挥系统、战区作战体系与军政思想部门同时遭到清洗,形同对海军的三线“断根”。但这一切并不代表军中出现反习势力的实质反扑,反而显示出习近平正在推进一场针对忠诚的“预防性纯化”行动,其模式与朝鲜金正恩政权的军权管理逻辑愈发相似。
海军三线清洗:战略指挥、地区作战到政治思想
本轮被清洗的三位要角,可分别对应海军系统的不同权力层次:李汉军(海军参谋长):拥有全军作战规划、战备指导与演训安排的战略指挥角色;
李鹏程(南部战区海军司令):掌握南海与对台一线行动,具有实兵调动与战区指挥权;
苗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其为全军干部的意识形态管理与忠诚筛选者,曾长期任海军政治部主任与南海舰队政委,是典型的海军系统政工老将。
这种军事+政工+地区势力的三位一体清除,并非随机偶发,而是一场针对潜在军事自主性与制度遗产的全面权力重构行动。
“纯化”是过度忠诚的风险治理
外界或许容易将连番的军中清洗误解为军内出现反习派系或潜在政变苗头,但真相恐怕相反:这是一场针对“过度集中、潜在结盟、自主性过高”的系统纯化,而非针对叛变行为的反制。
正如金正恩对朝鲜总参谋部与侦察总局的反复人事清洗一样,军队不需要犯错,只要“太稳”、“太久”、“太熟”就可能构成威胁。习近平不信任任何制度忠诚,他所要的是对个人忠诚且可随时调换的服从结构。
因此,本次海军三线高层落马,其实更像是一次“忠诚纯化”工程,目的是:打断可能形成的指挥体系惯性;
拆解跨部门人脉;
巩固习近平对海军这一具战略自主性军种的“绝对控制”。
习近平军事治理逻辑的“平壤化”
这种清洗节奏,与邓小平以来“军事专业+党委领导”的集体军制逻辑渐行渐远,反而与北韩金正恩模式高度近似。
在邓小平的军队治理逻辑下,军队被定位为国家武装力量,强调制度分工与监督平衡,透过集体领导与专业化发展稳定军权。但在习近平时代后期,军队愈发成为个人政治权力的工具,其控制手段从制度设计转向高频轮换与政治清洗,目的不在于改革,而在于削弱任何制度性对抗与潜在结盟的可能。
习近平对忠诚的定义也发生了质变——不再是对“党”的体制性效忠,而是对“领袖个人”的情感与行为上的绝对服从。换句话说,制度上的忠诚已不被信任,唯一可靠的,是领袖可以随时裁撤的个体依附。
因此,这类军中整肃不再是针对具体的腐败、失职或阴谋,而是一种“预防性重构”。正如金正恩会定期更换总参谋长与军政高层,以“不稳定来维稳”,习近平对军队的治理也已进入一种常态性的“稳定的不稳定”阶段,透过人事震慑、政治恐惧与忠诚再认证,打造一支服从性高于专业能力的“纯化武装”。
军队成为政治效忠舞台
当海军三线遭清洗、军政高层无一幸免,中共军队的未来已越来越远离专业化、制度化道路,走向纯化忠诚、破坏体系、个人化领导的权力矩阵。这不仅是一场针对海军的整肃,更是中共军队全面“平壤化”的里程碑。
军队若不再作为战争机器,而是忠诚表演场,那么未来的军事决策与指挥体系将更加高度集中,也更加脆弱。习近平正在用对权力的不安全感,重塑整个军事结构——但这样的安全感,是建立在不信任任何人的基础上。
来源: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