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情系中华

党内大佬谈不拢 四中全会难产

十四届原应在2023年10月底前召开,至今迟迟未见踪影,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流亡欧洲的前体制内官员、前内蒙古法制办法律顾问室副主任杜文指出,这背后藏着高层无法弥合的严重分歧,导致会议难产。中共一贯以“团结一致”作为对外形象,不允许在面前露出裂痕,因此内部若未达成共识,只能不断推迟。

杜文指出,中央局原本是任期内最稳定的班子,但自二十大以来不到三年,已有超过1/8成员发生职位变动或出局,属“几十年罕见”。例如今年4月,与统战部长职务对调,被视为党内罕见的高层人事对换。李干杰从人事重权职位转为闲职意味明显。外界普遍认为其“问题可能出在清华同学圈或山东经历”。而石泰峰虽表面高升,实则被指在与元老之间扮演“润滑剂”角色。

更大的变动发生在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闭幕后,官方宣布原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被免去军委委员职务,引爆舆论;6月30日政治局突然召开单议程会议,通过《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其后的“集体学习”和人事发布节奏密集异常,释放强烈“紧急状态”信号。

中共军委副主席何卫东神秘“失踪”4个月更引发极大关注。杜文透露,他曾在基地主持对台演习后被内部控制,消息被暂时封锁,等待时机公布。一旦属实,代表政治局中涉军高层已出现“真空”。

同一天,亲信马兴瑞被突然调离新疆职务,回京另有任用,震惊政坛。马曾在航天、广东系统任职,是习极为倚重的“经济+科技”型干将,此番突然调整,被杜文视为“中共权力结构出现极大动荡的信号”。

据杜文统计,自去年至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已有10余人变动,远超历史常态,意味着非周期内的“换将潮”并非正常人事轮替,而是党内斗争白热化的表征。若无法在短期内协调出一致人选和路线,习近平很难顺利推动任何政策或继续施行强人统治。

四中全会之所以迟迟不开,杜文认为,就是“高层权斗未了,意见难统一”。中共会议制度重团结表象,若内部有争议,会议就不能开,怕“露馅”。如今各项动向表明,中共正处于全面的权力震荡期,习的至高地位面临严峻考验。

这也令人联想到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曾延迟近一年召开,外界当时就认为,是因习近平内部阻力大,难以压服党内各派。如今的局面更为复杂,折射出习近平权力虽大,但仍需面对党内旧势力和新问题的双重挑战。

原文链接党内大佬谈不拢 四中全会难产,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