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明确。
2025年中国连续推出三项战略性政策调整:1.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北粮南运”省际横向补偿,13个主产区(贡献全国78%产量但GDP占比仅52%)将获主销区经济反哺;
2.消费驱动转型:将消费作为头等战略,从去年开始接连下调房贷利率,以旧换新补贴翻倍至3000亿、法定假期增至13天(1999年来第三次调整),大疆/美的等头部企业率先落实”反内卷”;
3. 人口保卫战:中央首提育儿补贴,呼和浩特出台”一孩1万、三孩16万”的阶梯式政策,2025年新生儿预计将跌破900万,较五个国家总和少50%。三大变革直指粮食安全、内需激活、人口可持续等根本性问题。
我的看法是,中国正进行发展范式的系统性重构。
1.空间再平衡:粮食补偿机制实质是”第二次转移支付”,通过制度性安排弥补主产区40年来的发展落差(1978—2023年主销区GDP占比提升7.3%而粮食产量占比降9.6%),但需警惕补偿标准争议(如黑龙江年产粮1500亿斤如何量化对广东的贡献);
2.时间再分配:缩短工时(高中双休制+带薪休假督查)与刺激消费(房贷减负+假期经济)形成闭环,但需配套收入增长机制(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仅5.1%),否则可能陷入”有闲无钱”困境;
3.人口再博弈:育儿补贴从地方探索升级为国家行动,反映对”7.5亿人口陷阱”的警觉(当前生育率1.0远低于五眼国家1.6),但需突破补贴-房价剪刀差(呼和浩特房价收入比6.8仍抑制生育)。
不过难度也很大——既要维持对欧美市场35%的出口依存度,又要培育内需主导型经济;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破解”种粮穷省”魔咒;既要延缓人口塌缩,又要避免福利主义透支财政。
未来十年将是三种转型成效的检验期,任何一方面都将显著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
来源:马江博说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