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图片头条

奉旨造假!事儿大了;大拐点临近,中共连推三项重大战略【阿波罗网报道】

大拐点临近,连推三项重大战略80%中国上市净息差突破警戒线欧盟启动对轮胎倾销的调查就业率崩的有点儿离谱:未见关税政策影响价格或需求

大拐点临近!2025年连推三项重大战略,正进行发展范式的系统性重构。

中国银行业危机逼近!80%上市银行净息差突破警戒线,同时不良贷款比率常年稳定在1.5%左右。

欧盟委员会于周三启动了一项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的反倾销调查。

最近就业率崩的有点儿离谱,但从人口出生率看,更惨的就业形势还远未到来。

与沃尔玛和塔吉特结论相反,日前表示,未见关税政策影响价格或消费者需求。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率年年都喊5%达标,但老百姓感受到的确实经济寒气逼人,引起数据“注水”的质疑。

大拐点临近,中共连推三项重大战略

博主“马江博说趋势”发文表示,2025年中国连续推出三项战略性政策调整:1.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北粮南运”省际横向补偿,13个主产区(贡献全国78%产量但GDP占比仅52%)将获主销区经济反哺;

2.消费驱动转型:将消费作为头等战略,从去年开始接连下调房贷利率,以旧换新补贴翻倍至3000亿、法定假期增至13天(1999年来第三次调整),大疆/美的等头部企业率先落实”反内卷”;

3.人口保卫战:中央首提,呼和浩特出台”一孩1万、三孩16万”的阶梯式政策,2025年新生儿预计将跌破900万,较五个国家总和少50%。三大变革直指粮食安全、内需激活、人口可持续等根本性问题。

博主认为,中国正进行发展范式的系统性重构。

1.空间再平衡:粮食补偿机制实质是”第二次转移支付”,通过制度性安排弥补主产区40年来的发展落差。1978—2023年主销区GDP占比提升7.3%而粮食产量占比降9.6%。

2.时间再分配:缩短工时(高中双休制+带薪休假督查)与刺激消费(房贷减负+假期经济)形成闭环,但需配套收入增长机制(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仅5.1%),否则可能陷入”有闲无钱”困境;

3.人口再博弈:育儿补贴从地方探索升级为国家行动,反映对”7.5亿人口陷阱”的警觉(当前生育率1.0远低于西方五眼联盟的1.6),但需突破补贴-房价剪刀差。

不过难度也很大——既要维持对欧美市场35%的出口依存度,又要培育内需主导型经济;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破解”种粮穷省”魔咒;既要延缓人口塌缩,又要避免福利主义透支财政。维持当前价格,这些变化已相互抵消,整体平均价格稳定,消费者支出保持不变。

80%中国上市银行净息差突破警戒线

日经中文网统计了发布2024财年(截至2024年12月)财报的58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商业银行的财报。其中,占93%的54家银行的净息差与2023财年相比有所下降。

作为中国银行业团体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净息差1.8%视为“警戒线”。该机制将净息差视为评估银行健康性的项目之一,低于1.8%将被视为扣分对象。

相当于上市银行81%的47家银行的净息差低于1.8%。在新冠疫情蔓延之前的2019年,低于1.8%的银行有6家,占整体的10%。5年间增至8倍。受新冠疫情和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企业和家庭的借款不再增加,贷款利率下降,净息差恶化到警戒区间的银行急剧增加。

4月份银行新增贷款的平均利率为3.2%,刷新了最低水平。净息差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调。

政府统计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稳定在1.5%左右。不少观点指出中国的银行资产评估宽松,官方统计没有反映实际情况。如果银行的经营实力下降,不良贷款的处理延迟,有可能会像1990年代的日本一样,出现银行惜贷和抽贷的情况,经济可能会进一步冷却。

欧盟启动对中国轮胎倾销的调查

欧盟委员会于周三(5月21日)启动了一项调查,以确定是否需要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

该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声明表示,“调查应在启动后14个月内完成。如果倾销和由此造成的损害已被初步确定,可在8个月内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欧盟自2018年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公交车和卡车轮胎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就业率崩的有点儿离谱

博主“炒股拌饭”日前发文称,这两年刷屏的热搜变成了00后进不了职场。

以前有统计数字说1%的GDP增长,可以带来2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接近1200万的大学毕业生,现在我们的GDP增速大概在5%出头,大概可以可以提供100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

从供需的角度看,单单看应届生这块就存在100多万的就业缺口,况且职场的就业岗位并不只是单单应届生。还有往届没有就业的往届,这些人进入到求职市场之后,会进一步提升大学毕业生供给。

可能本来今年是1200万大学生毕业的,加上往届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就业的,这个数字变成了一千三四百万。

现在就连这批985/211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

前两年手机消费电子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吸收了一批,电动车这类新能源厂商吸收了一批,公务员和事业编扩招吸收了一批。后面伴随着手机产业链、新能源和体制内岗位逐渐饱和,能提供新岗位的领域会变得更少。

如果没有哪个行业有增量可以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可能后面985毕业以后排队进外包,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单纯从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看,这两年不错的岗位和坑位减少的速度,远比你学历提升的速度要快。前两年可能没人会想到,房地产、互联网和教培这几个吸收大学生就业最多的行业,调控之后短时间内岗位需求一下子都没了。

硬科技里面的行业,从2024半导体专业应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拿到的offer不到1/3。然而就在这之前的两三年时间里,半导体专业应届研究生炙手可热,可以说一人难求。

比如在几年之前的2021年,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吸引国内芯片公司纷纷聚集,研二的学生都开始被预定。后面两年国内很多高校都新开半导体专业,设立集成电路学院,开始大举扩招。

供给大幅提升之后,等扩招这批学生毕业,如果新增岗位需求增长没有跟上,扩招的这批学生就业难度又会变大了不少

新生孩子达到峰值1786万人。这些孩子大多会在2034年参加高考,本科毕业时间应该是2038年。

生育率暴跌和老龄化带来的结果,首先是社会总需求缩减带来的就业岗位减少。但是高考的竞争烈度和大学生毕业的数量,在这期间因为人口生育峰值在2016年,所以要到2038年之后才会暴跌。

所以,这期间会遇到每年持续有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同时还有整个社会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整体需求收缩带来的岗位减少。应该是未来肉眼可见压力最大的一代人了。

亚马逊:未见关税政策影响价格或消费者需求

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执行长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亚马逊年度股东大会上发言透露,该公司尚未看到唐纳德‧川普(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导致平均售价或消费者消费习惯出现重大变化。

据TechSpot报导,贾西向股东报告,“目前我们尚未看到需求有所减弱,也没有看到平均售价出现任何有意义的上涨。”

他还表示,虽然平台上的一些卖家,特别是中国公司,已直接对关税上调作出反应并提价,但其他卖家则选择维持现状。

奉旨造假!事儿大了

中国经济下行,但是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率年年都喊5%达标,引起数据“注水”的质疑。

中国国家统计局从去年11月下旬起,组建10个督察组,进驻山西、辽宁、、浙江、海南、重庆、宁夏7个省和3个国务院部门科技部、市监总局、金监总局,开展常规统计督查。

今年1月,江苏省政府省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主要负责人还曾召开新闻发布会,指称根据核算结果,“2024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37008.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增量位居全国第一。”一时间,“江苏超车”、“广东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不保”成为热门话题。

电台报导,计划统计出身的中国经济学家程晓农表示,尤其是今年,不只江苏、浙江,各省都有虚报经济数据的情况。否则,如果各地如实上报,那么多企业倒闭、工商业瘫痪,经济很可能是全面负成长,中共官方却公布GDP成长5%,未免太离谱。

“中国国家统计局若真如此造假,局长恐怕得上法庭,因此中央与地方都在配合美化数据。针对江浙开刀,可能是中央借此警告其他省份。此外,地方政府若想提高税收,势必要同步编造经济成长的假象,否则在GDP负成长的情况下,税收不应增加,”

Silent Majority Strategies公司共同创办人基斯·诺顿(Keith Naughton)近期在《国会山庄》(The Hill)投书指出,过去至少十年,中国的经济成长故事不过是一场宣传胜利,也证明了西方媒体和机构的懒惰与轻信。无论是GDP、经济增长、通缩或人口数据,中国的官方统计都是一座“豆腐渣工程”(tofu-dreg edifice),根本掩盖不了其背后严重的社会问题。

程晓农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情况恶化,全国多数省份政绩难看,地方之间早已无法通过“比好”来争取升迁机会,只剩下“比烂”。对于地方干部的逻辑就变成,中央要求GDP成长5%,就上报5%。中国地方政府造假数据的问题早已不是今年才出现,去年、前年都曾发生。

“中国中央政府也明知各地造假成风,却不能公开承认,否则就等同于承认整个国家统计体系失真,国家统计局也将面临信用危机。”

请订阅阿波罗网主频道,订阅链接: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原文链接奉旨造假!事儿大了;大拐点临近,中共连推三项重大战略【阿波罗网报道】,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