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国诚
最关注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应该是中国,这不仅因为伊朗是中国石油的生命线与代理政权,而且是一出美国真实国力展示的活剧本。这种“真实国力”不仅令中国大开眼界,也是中国必须重新审度其“战略缩放”的扭转器。换言之,美国在伊朗投下钻地炸弹,在中国则投下“心理核弹”。
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午夜重锤行动”(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不只是一次性的单一打击,而是具有改写全球权力格局的战略连锁效应,建立“人类只能选择和平”的战争哲学。美国将这次行动称为“Hammer”,取其“重锤砸铁”的含意,意指美国已经抛弃“越战/阿富汗战争”的久战模式,改采“包裹打击(strike package)/速战速决(blitzkrieg)”的快打模式。依据战略学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一次打击、全球联动,我称之为“新实力主义”,一如投石入塘而涟漪兴浪,大声怒吼压制喃喃碎语:通过重点打击而改写全球战略。
中国将成下一个伊朗?
最关注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应该是中国,这不仅因为伊朗是中国石油的生命线与代理政权,而且是一出美国真实国力展示的活剧本。这种“真实国力”不仅令中国大开眼界,也是中国必须重新审度其“战略缩放”的扭转器。换言之,美国在伊朗投下钻地炸弹,在中国则投下“心理核弹”。
中国一向在博览会展示武器,美国则在“实战场”展示国力,美国对自身的打击实力不藏私,中国则从旁紧盯不放。因为如果B-2spirit隐形轰炸机可以长驱直入伊朗核设施,没有人怀疑为何不能悄悄潜入中南海上空:中国难道不会成为下一个伊朗?一场“午夜重锤”行动,北京不仅震惊,历来喊得气喘如牛的战略主张和外交论战,必须重新改写,或者根本放弃!
美国6月13日轰炸伊朗三处核设施的军事行动,并非临时兴起或冲动决定,而是“15年磨一剑”。依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将军(Gen. Dan Caine)6月25日记者会的证词,早自2009年美国就已经在“国防威胁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 DTRA)主导下,开始追踪伊朗“福尔多”(Fordow)的核设施,从气候、地质、材料、通讯、人员等等因素,进行长期的建模分析和数据演算,15年的积累,只等最后制胜的一刻;而执行这次任务的联合部队,则通过无数次思考、发展、训练、演练、测试、评估,才完成这次“15年磨一剑”的任务,全球对这一组战斗人员,惊艳不已。凯恩将军还补充道:“我们全球的对手应该知道还有其他DTRA继续进行这项研究”,这里所谓“全球的对手”,当然包括中国!一句“应该知道”就是“请你小心”!换言之,美国可以攻击伊朗,也可以攻击所有与美国为敌和威胁人类的国家。
美国B-2综合战斗群从起飞、远程静默航行、战机护航、空中加油、精准投射到安全返航,充分展示了美国计划缜密、超高科技、包裹打击……等等全球独步的战术能量。这种全球霸权-隐形摧毁-的展现,已使中国所谓“东升西降”的战略吹牛从此闭口,使中国的核计划与地下碉堡无所遁形,更使中国的最高战略: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形同废话!换言之,中国不仅惊呆,更陷入战略空虚的迷茫状态。
实际上,伊朗独自遭受美国“钻地灭核”的痛击而无人救援,彻底暴露中俄两个幕后黑手“袖手旁观”的懦弱性,以及全球投射力量“力不从心”的局限性;反而是美国让这两只黑手一再宣扬的“多极体系”(multipolar)主张,彻底报废!换言之,美国不是滥行单边主义,美国本身就是单边霸权。
后印太(post Indo-Pacific):反核威胁的建立
长期以来,印太地区的潜在动荡来自中国与北韩的核威胁,这包括北韩频繁乱射导弹以及中国急速扩张核弹头数量。但是“午夜重锤行动”炸裂了这两个“动荡轴心”(Axis of Upheaval)的“核迷思”:无论你的核武器埋得多深、藏得多秘,都在美国“反核威胁”力量的打击之下。换言之,“午夜重锤”行动彻底摧毁这对邪恶兄弟拥核自重的美梦,进而重塑一个“后印太时代”的来临。
“后印太”意味美国已经展示并具备“全球灭核”能力,包括对核设施、核基地、核库存等等“核系统”的先制打击。通俗来说,美国通过“钻地灭窝”的战略,重新将印太地区收归美国的势力范围。
“后印太”还意味中国必须从海外扩张转向内地防卫,我称之为“战略内卷”。既然美国B-2包裹战术以及举世无二的“碉堡炸弹”(bunker buster),可以隐身穿越中国领空和防空系统,覆盖式钻地打击中国的各种地下设施,那就意味所谓“反介入”(Anti-Access)必须采取“区域后退”(Area Backward)而非“区域进击”(area strike)。更严重的是,基于美国近年来对中国采取“贴身部署”,推进日、韩、台、菲近距离的基地布建,那就意味要比针对伊朗的远程轰炸更具距离的优越性,这将逼使中国从“瞻前”转向“顾后”,而且即使顾后也是枉然。
除了海空两军,即使陆军也处于相同的战略等级。美国太平洋陆军(USARPAC)副司令沃威尔中将(Joel Vowell),近日在接受《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的专访中指出,当发生中国侵略台湾等地区冲突时,美国陆军可以在潜在对手未曾考虑到的地方,阻拦飞机和舰艇的行动。在印太地区,沃威尔强调“我们将拥有一种难以察觉、难以追踪、难以发现,而且越来越难以摧毁的威慑效果,获得至关重要的位置优势(advantage of distance)”。这就是“后印太”时期美国综合性“隐蔽作战”的表述,换言之,任何国家试图在印太地区发动战争,都将面临与伊朗相同的命运。
“后印太”之后:“后两岸”(post both-sides)-武统收缩?抑或统战升级?
中国成为下一个伊朗的关键爆点就是武力侵犯台湾。台美关系虽然未必如美以关系来得密切,中国的军力也远胜于伊朗,但印太的地缘政治利益并不亚于中东。如果美国因为避免中东陷入“伊核阴影”而出兵突袭,何以不会因为中国“并台称霸”而打击中国?这是个“势/利”的辩证关系:如果中国势力继续嚣张跋扈而损害美国的利益,以川普的强势作风,没有理由B-2轰炸机只能飞向伊朗而不会滥炸北京?
中国当然不会放弃并吞台湾的野心。“后两岸”的概念是指“武力统一论”将暂时退缩,改采“代理统战-分化致胜”的政策。这是一种“通过台湾内战来实现中国统一”的“内统”政策、“以台湾民主颠覆台湾民主”的迂回转进,也就是扶植台湾内部的附共政党-蓝白两党-代替中国完成里应外合、成本低廉的统一。
“统战”一语的专业术语称为“楔子策略”,一种力量分化与内部瓦解的原理。但是在“午夜重锤”行动之后,中国只能采取“防卫型楔子策略”(defensive wedge strategy),包括经济利诱、政治论战、身份认同、心理说服、情感绑架等等,特别是最近流行邀请艺人、网红、作家、政客等等高能见度的“脑残名人”前往中国,通过网络传播进行美化中国的漂白策略,试图改变台湾人民的中国认知与认同取向,形成“爱国主义-分化台湾-回归中国”的新统一战线。
然而,这套“防卫型楔子策略”,一种土匪面对警长说书论道的戏码,必将遭遇“统战疲劳”的命运。一旦谎言被揭穿,改说真话也徒劳。换言之,中国越向台湾统战,台湾越远离中国。这种“流氓骚扰”只是一种“钟摆效应”,必将导致自身气竭力衰而停摆。在“后两岸时代”,随着“大罢免”的成功(即使失败,也是一次成功的反共教育),中国对台不仅无用武之地,统战策略也将无话可说。
美国战略:从有限的国际主义到重点战区
过去我曾主张,川普2.0的战略思维已从“全球无限干涉”走向“有限的国际主义”;但“有限”并非退缩或放弃,也不是孤立主义,而是“节约型重点战区”的规划与设定,这包括防务分工与热区作战两大环节的整合。这次(2025年)北约峰会实现了川普一再要求的目标:北约盟国提高国防预算占GDP的5%,以换取美国因降低北约支出而重申遵守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卫的承诺,这是一种公平分摊的防务分工,再一次“认同外交”的实现;另一方面,印太与中东则列为一、二级重点战区,采取“刨根/灭核”的策略,植入心理威吓、拔除武器祸根、遏制独裁造乱,从而塑造“后印太战略转型”的新格局。
如果中国继续乐此不疲的军机扰台,那就会逼使美国像面临伊朗跨入核武门槛之前,断然采取“抄底攻击”(demolished attack)一样,在某一个临界点上“速决中国”(quick victory over China),届时,中国所有吹嘘的封锁战、突袭战……,都将因为后院着火而化为泡影。
BGU-57:人类生存的最后结语
中国不断叫嚷武力统一台湾,但始终处于威胁状态而非实战状态;这场习近平的“意识形态灾难”,一如伊朗领袖哈梅尼的“消灭犹太复国政权”,不会带来所谓民族复兴,而是万劫不复。美国“午夜重锤”所携带那颗BGU-57钻地炸弹,已经颠覆了人类至今所有战争理论的最后命题:“摧毁敌人、幸存自己”,并将之改写为“无人幸存”!GBU-57炸出了最新、也是最后的战争哲学:人类已经没有任何安全避难之所。这将给拥抱战争的独裁者一记棒喝:若要幸存,只能选择和平!
来源: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