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世代陷焦虑!“灵性经济”兴起 算命酒吧在共产党红线徘徊
“考上好学校、遇见对的人、赚大钱。”这些愿望被写在手写纸条上,密密麻麻地钉在一间北京丰台区昏暗的算命酒吧门口,似乎也反映着进门喝酒解忧年轻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
神秘学在中国仍处于政治敏感区域。(图/翻摄自Pixabay)
“考上好学校、遇见对的人、赚大钱。”这些愿望被写在手写纸条上,密密麻麻地钉在一间北京丰台区昏暗的算命酒吧门口,似乎也反映着进门喝酒解忧年轻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
这家名为“One As All”的酒吧,正是中国各大城市近年兴起的“算命酒吧”热潮之一。酒吧隐身于一栋商办大楼的12楼,一杯酒的起价价格是象征着吉利的数字88元人民币(约新台币359元),还结合道教的“求签”体验,让顾客在俯瞰北京夜景的同时,也能抽一支签寻找未来方向。
Z世代命理师
年仅20岁的邓德瑞(Derrex Deng,音译)是这家酒吧的驻场求签师。他身戴玉饰、拥有涂着黑白猫图案的闪亮美甲,打扮时髦,是标准的Z世代。他说,自己三、四岁时就能“看到灵”,“我说话直接又准确,所以大家都相信我说的话。”
客人只需在心中默念问题,再从签筒中抽出一支木签,每支签上刻有数字与诗句,邓德瑞则负责解读。当有人问起如何改善与海外亲戚的沟通时,他的建议也很“Z世代”,回答道“多用表情符号就对了。”
经济愈差愈多人转向“玄学”?
恋爱和工作的烦恼在世界各地都不陌生,但当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年轻人对未来感到不确定,“玄学”再度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据《卫报》1日报导,像是腾讯投资的占星App“Cece”至今已被下载超过1亿次,这波风潮也被冠上新名词“灵性经济”。
报导中指出,有微博用户写道:“几年前,几乎没人信玄学或算命,但这两年,信的人真的多了起来。”33岁的酒吧共同创办人马旭(Ma Xu,音译)也说:“喝酒跟玄学其实有点像,尤其在这种高压社会里,它们都能让人找到宣泄出口。”
身为道教信徒的马旭表示,自己开酒吧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累积阴德,“我想开一间能让人开心的地方,也许来世会有好报。”尽管在经济低迷的时刻开酒吧似乎有点逆势操作,马旭却不这么认为:“现在经济差,大家也许无法出国旅游,但还是可以来喝杯酒、聊一整晚。”他也补充,身为道士,他对赚大钱没那么执著。
29岁的董博雅(Dong Boya,音译)从事公关工作,以前也常去庙里求签,她觉得现在能边喝酒边求签,让整个过程变得更有趣。这天她和朋友们带着关于“爱情与财富”的问题来到酒吧,但他们都坦言,在北京要找到真爱、赚大钱都不容易。
当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年轻人对未来感到不确定,“玄学”再度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图/翻摄自Pixabay)
中式命理更对味?
求签只是中国传统命理术的一种,随着城市年轻人对未来的焦虑升高,中式命理再次流行起来。虽然西式占卜如塔罗牌也受到部分欢迎,但不少人更偏好有文化共鸣的本土方式。37岁的宁宁(Ning Ning)就说:“塔罗是从国外来的,我多少有些怀疑。”她表示自己比较相信道教或佛教的命理。
灵性信仰在中国依然是条敏感红线
消费趋势分析师江雅玲(Yaling Jiang,音译)指出,中式命理的再兴起,其实也与年轻世代的文化自信提升有关。近几个月,从Labubu、DeepSeek等中国品牌登上国际舞台,到改编神话的动画电影《哪吒2》刷新中国票房纪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小编推荐:中华文化是高级文化系统】的认同正快速增长。
不过,神秘学在中国仍处于政治敏感区域。中国共产党奉行无神论,对于被认为是“迷信”的行为经常加以打击。官媒报导,自2018年以来,已有近300人因涉及灵修活动被“依法处理”,有些人甚至被判刑长达17年。即使如此,道教、佛教或其他灵性信仰在民间仍相当普遍,向神明或祖先祈福求平安依然是许多家庭的日常。马旭也表示,他很清楚政府的“红线”,因此酒吧不会收取求签费用,也会提醒顾客“别迷信”。他说:“信仰和迷信有本质上的不同。”
灵性经济成刺激消费的新契机?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之际,“算命酒吧”这类结合消费与灵性的新形态,或许正好补上政府急欲刺激内需的空缺。消费者信心正处于历史低点,出口作为传统成长动力也面临美中贸易战压力,政府积极寻找任何能带动消费的新模式。江雅玲分析:“只要最终结果是促进消费,我不认为政府会有太大反弹。”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喝杯酒、抽支签,或许是另一种“疗愈经济”的新解法。
来源:三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