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2018年09月25日 13:04

來源: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

01 財務自由這個詞,在職場上已經火了很久,你經常可以聽到各種造富神話:

 誰誰誰買了股票,低價抄入,現在漲了很多倍,身價翻翻;又是誰誰誰辭職做公眾號,現在身價已經上億了;誰誰誰,抓住了風口,投資了比特幣,半年之間暴富。

 最終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是實現了財務自由。

 但我要說的是,你只看到了1%業已實現了的造富神話,不明就裡地信以為真,你沒有看到剩下99%被「財務自由」忽悠了的年輕人。

02  為什麼我說「財務自由」被捧上天,忽悠了很多年輕人?

 人們對「財務自由」還存在兩個很大的誤區:

 第一個:財務自由就是快速賺錢。

 吳曉波做過一個關於財務自由方面的調查。調查的內容是:你認為,什麼叫財務自由?

 絕大部分人理解的財務自由是:有了一定數量的錢,然後一輩子都花不完。

 當人們把財務自由理解成賺了一定數量的錢之後,「賺快錢」就會成為主流心態,無論用什麼方式,先儘可能快地把錢掙到手。

 而賺快錢,恰恰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式。

 一位律師講過一個故事,她手底下有一個助理小孫,從名牌大學法律系畢業,前途可期,她對他也很重視。

 可是小孫一門心思想掙錢,除了做助理,還兼職跨領域做了很多工作。又做公眾號,又在朋友圈裡賣東西。

他說:「我一定要趁年輕,多掙錢,儘早實現財務自由,就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這名律師勸他:「哪有這麼容易實現的財務自由,你打好基礎,錢自然會有的。」

 他不聽,著急賺錢。

 律師行業門檻高,剛畢業的學生,必須經過一年實習,考核通過,才能獨立接受辦案子。

 一年實習期過後,所里和他同批實習的律師,考核都通過了,成為具有獨立辦案資格的律師;而他沒有通過,第二年繼續實習,拿著低工資,不能獨立辦案。

 經濟學領域有個詞語,叫「機會成本」,意思是,如果你選擇把時間和精力選擇在某個領域,意味著要放棄在另外其他領域的投入。

 你想賺快錢,全部精力和時間分散在各個賺錢渠道,必然意味著你無法在某個領域深耕。

 對年輕人來說,一夜暴富,和賺快錢,像犯罪一樣可怕,你年輕,你可以考拼體力賺錢,但由於缺乏在一個領域深耕,沒有形成知識體系,沒有深厚積累,就無法突破。

 賺快錢,本質上,是一種低質量賺錢方式。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第二個:財務自由意味著一勞永逸。

 其實,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勞永逸。

 很多人認為,財務自由,就是掙一筆錢,足夠花,此後,再也不用付出,再也不用勞動,想做什麼做什麼,徹底實現自由。其實,根本沒有這樣的財務自由。

究其背後,這是一種「一勞永逸」式的成功學思維,這種成功學思維滲透在我們思考中的點點滴滴。

 求學時,「考上好大學就徹底輕鬆了。」

 畢業了,「找了份好工作就輕鬆了。」

 工作了,「等做上管理崗位就輕鬆了。」

 人們似乎有一種執念,執念於畢其功於一役,度過某個階段,人生徹底解放,徹底自由自在。這種執念體現在財務自由的思考上,就會讓人變得急功近利,焦慮,鋌而走險。

 多少人為了一個「在三十歲之前實現財務自由」的虛幻夢想,進入傳銷,甚至犯罪,毀掉一生。

 再強調一次,根本沒有這樣的財務自由。

 人生,是一場不斷蛻變與成長的旅程,沒有終點,求學之後會有工作,工作之後會有結婚生子,結婚生子之後會有中年危機……你可以停下來看看風景,但無法停滯。

03 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個富豪,他碰到一個漁夫,漁夫剛從海里打漁回來,笑容燦爛,富豪問漁夫:「今天打的魚很多嗎?笑得這麼開心。」

 漁夫說:「不算多,之前打過更多的。」

 富豪問:「既然不多,為何今天這麼開心?」

 漁夫說:「雖然不多,但對我來說,已經夠啦,為什麼不開心呢。」

 富豪不明白,這麼點魚,如果賣掉換錢,才賣幾百塊錢,幾百塊錢,連自己平常一包抽的煙,都買不起,為什麼會開心呢?

 富豪不明白,他需要幾百塊錢一包的煙,才能快樂,但漁夫並不需要,他不抽煙。

 智嚴大師說:「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一切,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慾望。沒有人可以擁有一切,但你可以學會知足。」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財務自由不意味著富有,很多富有四海的人,也未必自由,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一個客觀數字,而是一種主觀心態。

 有一技之長,有持續穩定地收入,收入能滿足需求,帶來價值感,這就是財務自由。

04 對於財務自由,我還有四句話想告訴大家。

 第一句:你必須有一樣拿得出手的技能

有一技傍身,才有可能有持續而穩定地收入。

 林夕說,好的人生,你必須要有一樣拿得出手,這代表你的形象,你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想要有一樣拿得出手,意味著你需要在某一個領域,持續深耕,不斷積累知識與經驗。

 這種理念,賺快錢,恰恰是相排斥的,它要求你不要急功近利,現在低質量地撈錢,不如高質量地夯實自己。

 你現在對自己的投資,幾十年後,都會十倍百倍收回來。

 第二句:學會自我教育與更新

 百度前總裁陸奇有一句很知名的話:

 「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所期望的位置。」

 這就是說,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情況。

 永遠不要指望著努力一把,你就能掙到足夠的錢,站到足夠高的位置。

 即使是陸奇,即使已經爬到了雅虎總裁,做過百度總裁,他依然保持每天學習,堅持閱讀最前沿的論文,獲知最前沿的科技思潮。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軟體,今天這個版本,一定要比昨天那個版本,更好。」

 人生是動態前進,會有波峰波谷,真正的財務自由,並不是掙一筆錢,躺著曬太陽,而是無論你什麼時候想要錢,都可以想辦法掙得到。

 這需要你持續自我教育與更新。

 第三句:學會找到自己的興趣,讓工作與興趣建立聯繫

 工作帶來收入,興趣帶來價值感。

 一份無法帶來價值感的工作,你可能可以做一段時間,但無法堅持,更無法深入。

 每一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都不可能幸運地找到自己終其一生要從事的事業,這需要慢慢摸索。

 但這摸索是必要。如果你做一份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工作,你不僅會變得憋屈,而且經常自我貶低自己。

 職場作家趙曉璃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她的一個讀者靜靜,畢業時在一家公司做出納,她不喜歡這家公司的管理,準備考CP(註冊會計師),買了一大堆教材資料來看。

 學習的過程極其痛苦,儘管下了很大決心,每天回到家,都無心於學習,看一會兒書,就要刷會兒朋友圈。

 備考了兩年,一門都沒有考過。

 她很懊惱,兩年時間里,不間斷地懷疑自己,貶低自己。

 趙曉璃建議她換個行業,換個自己真正喜歡的行業。

 可靜靜從小就喜歡電影,於是嘗試買來一些電影和編導方面的教材,看起來完全不吃力,不用催,也看得極其入神。

 兩年後,她考入了一家藝術學院的編導系研究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只有一種工作,能讓你獲得收入且感到快樂,那就是你喜歡的工作。

 當工作和興趣建立起聯繫,工作就是一種價值認可,而不僅僅是掙錢,工作本身,會帶來幸福感。

 財務自由,不只有錢,而是就是這樣一種價值被認可,收入滿足需求的狀態。

 第四句話:做有錢階層,不如做有閑階層

 這就是說,在體面生活的基礎上,不追求大富大貴,徹底地自由自在,有收入,有空閑時間,陪家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還能做公益。

 這是一種「新幸福指數」。

「新幸福指數」有10個條件:

 一、享受工作。改變不了工作就改變工作時的心情,積極樂觀的投入到工作中,會收到不一樣的感覺。

 二、有關係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的感覺很甜蜜,尤其是和親密的人分享。

 三、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有基本生活的底線收入,少了許多的壓力,幸福感會相應增加。

 四、身心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心就如同一輛安全上路的車子一樣。

 五、擁有富於刺激性的興趣和生活方式。生活也需要調味劑,興趣和別樣的生活方式就是調味劑。

 六、擁有一定的時間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這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標誌。

七、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舒適不意味著豪華,適合才是最好的。每日能在自己喜歡的房間里醒來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八、具備有效的思維習慣。具有陽光心態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九、能夠放眼未來。站得高,看得遠,放眼世界幸福自會到來。

 十、感覺自己正在向目標邁進,充實而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卡爾·馬克思是這樣定義人的:

 「人是一切關係的總和。」

 那麼,幸福,就是各種關係的平衡,各種狀態的平衡。

 願你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投入工作中的自己,也熱愛書中那些零零散散的詩歌,陽台上迎風生長的花草。心有猛虎,細嗅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