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在澳大利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放棄購買私人醫保。原因很簡單,物非所值!
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APRA)于上周發布的第三季度私人醫保數據顯示,購買私人醫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據了解,2015年-2016年期間,持有住院保險或更高一級私人醫保的居民數量整體出現下滑。就不同年齡人群而言,35歲以下人群中的棄保率最高。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研究機構羅依摩根研究公司 (Roy Morgan Research) 發布了一項針對5萬人的調研結果。調研結果顯示認為私人醫保物超所值的受訪者比例明顯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針對「購買私人醫保必要性」的問題上,同意有必要購買私人醫保的受訪者比例在過去四年間下降了近9%。
另外,在購買私人醫保的人群中還有不少人對私人醫保的成本打上了一個大大的「?」。
例如,房產評估師Peter和他的妻子Danielle一共生育有三個小孩,分別是8歲的Cooper、6歲的Rachel以及3個月大的Hudson。每年他們需要為自己和三個小孩支付的私人醫保費用大約為4800澳元。
在接受調研時,Peter表示如今的私人醫保已經是變得「越來越貴,超出了很多人的可負擔範圍。」儘管Peter並不反對購買私人醫保的必要性,但是卻也開始考慮降低私人醫保的承保級別。
今年2月份,Peter由於對保費上漲不滿而換了保險公司。
私人醫保覆蓋率持續下滑
據了解,很多接受調研的受訪者表示,很多保單內容晦澀難懂。和四年前的私人醫保內容相比,目前的私人醫保太貴、有些不值。
一些受訪者表示,自己之所以沒有放棄購買私人醫保的唯一一個原因是「避免繳納附加醫保稅」,即國民醫保計劃(Medicare)附加稅。後者旨在鼓勵高收入人群/家庭購買私人醫保。
另外,APRA公布的數據顯示,55歲以上購買私人醫保的比例逐年遞增,而55歲以下人群購買私人醫保的比例則逐年下降。為了日益增加的彌補醫療報銷支出,很多保險公司也不得不上調保費,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Roy Morgan該項目負責人Norman Morris表示,這一趨勢理應引起政府和健康基金的關注。
私人醫保改革
今年6月,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競爭委員會(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petition,ACCC)發布了一份關於醫療保險的年度報告。在這份報告中,ACCC指出,澳大利亞私人醫保保單內容「複雜、有不同的排外不保條款或限制、並存在故意採用法律/醫學等專業詞彙「糊弄」消費者的情況。」
工黨曾表示,如果贏得下屆聯邦大選,它將在兩年內將醫療保險保費漲幅限制在2%以內。此外,它還將啟動生產力委員會對該行業的調查。
事實上,澳聯邦政府已經制定了一攬子私人醫保改革計劃,計劃於2019年4月1日開始實施。改革的目的旨在讓私人醫療保險內容便於理解、醫保成本更具可負擔性。
具體措施包括針對年輕人投保實施相應的折扣。例如,保險公司為18歲-29歲人群投保提供最高10%的折扣。
另外,保單實施新的分級系統,包括金、銀、銅和入門級。此舉旨在讓消費者更容易衡量自己的醫保覆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