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悉尼后
在澳洲居住的小夥伴們有沒有覺得最近幾年錢包裏面的錢越來越少,日子過得越來越拮据…
可是在澳洲這個高收入的發達國家為啥會變成這樣呢?
ABC News的一篇報道分析是因為個稅的不斷上升遠遠超過了工資上漲的幅度,最終導致澳洲百姓越來越窮了!
澳洲個稅飆升,將加劇經濟放緩
德勤經濟研究所(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研究表明,未來幾年,澳大利亞個人工資所得稅平均稅率將繼續攀升。
2021-2022財年平均個人所得稅將達到20%
這將創20年以來新高,僅次於1999-2000財年,列歷史第二位。
儲備銀行目前最大的擔憂是家庭將進一步削減支出以應對收入增長放緩和房價下跌的現狀
由於消費支出約佔澳大利亞經濟活動的60%,所以支出方面的任何衰退都可能加劇整體經濟放緩
這種情況在過去兩個季度已有發生,澳大利亞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的GDP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大幅下滑,人均經濟活動在過去兩個季度實際上出現了「人均衰退」。
然而,銀行助理行長Luci Ellis淡化了房價下跌在家庭捂緊錢包、減少支出的決定中所扮演的角色,她指出,最主要的問題是可支配收入停滯不前。
房地產和建築行業的一次演講中Ellis博士透露,澳大利亞央行的研究顯示房價下跌還對一些行業的業績造成了嚴重影響。
1,房價下跌影響了汽車銷售,因為人們不想借一大筆汽車貸款來抵消房價的下跌。
2,房價下跌家庭商品如傢具和電器,因為大多數人在搬家時才購買這些商品,而在房地產價格下跌時搬家的人就更少了。
Ellis博士還淡化了自全球金融危機后不久礦業建設熱潮結束以來,澳大利亞工資增長疲弱的影響。
他表示,有跡象表明,由於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下降,工資增長開始加快。
稅收的增加降低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長
相反,Ellis博士指出了從家庭收入中扣除的一系列基本成本,這些成本降低了他們可用的可支配收入,成為他們決定捂緊錢包、減少支出的一個關鍵因素。
Ellis博士表示:「2018年,應繳收入(即從總收入中扣除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增長了近6%,這明顯快於家庭總收入的增長。」
也就是說我們收入幾乎沒有增長而還要比以前多繳納6%的稅金,其中最主要的成本是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歷史上最快的速度增長
她指出:「一個有用的經驗法則是,如果不調整稅率等級,允許稅率攀升,那麼家庭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家庭繳納的稅款平均將增加約1.4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家庭繳納的稅收增長了約8%,是家庭總收入3.5%增長率的兩倍多。「
埃利斯博士補充說,這不僅僅是過去一年的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6年的所有時間里,在收入本身增長緩慢的情況下,稅收的增長超過了收入的增長,幅度超過了平均水平。」
簡單地說,過去5年裡,個人平均稅單的增長速度比他們的收入增長速度快得多。
人們的負擔著越來越重的繳稅任務
在工資增長幅度已經很小的情況下,聯邦政府在工資增長增量中所佔的份額比以往更大。
上述分析為兩大主要政黨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經濟論據,以證明它們在選舉前預算和下周的預算答覆中削減所得稅的合理性。
個人所得稅上漲的原因
Ellis博士說,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所得稅份額增加了,而收入卻沒有。
她指出:「目前,投資性房地產貸款的利率高於自住業主,但總體而言,抵押貸款的利率結構低於幾年前。」
「因此,業主對投資物業的貸款利息支付將有更低的稅收減免。
「與此同時,過去10年一些城市房價的大幅上漲,將增加投資者出售房產所繳納的資本利得稅。」
埃利斯博士說,稅務人員也更加努力地從個人身上獲取收入。
她說:「稅務部門報告說,他們努力提高與工作相關的稅收減免的遵守程度,這顯著提高了稅收。」
「下一波努力的重點是與出租物業相關的扣減,這可能會進一步提高收入。」
其中一些因素是暫時的,但稅率等級的攀升對每賺一美元的稅收收入的影響並非如此。
結語
就全世界來看,高收入的發達國家,往往稅收都偏高。
其實這也是政府的一種財政手段,來平衡高低收入群體之間的差距,從高收入群體中收入更高的個稅,然後通過社會福利等方式反饋給低收入群體。
下面是2018-2019澳洲個稅稅率表大家可以查查,自己需要繳多少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