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迪拜是一個遍地黃金、富豪如雲的國家。
豐厚的石油儲備,千萬億的奢華身價,顏值爆表的中東王子,以及人們無法想象的奢靡生活……
這些誘人的條件,令迪拜成為無數女孩心嚮往之的地方。
然而就在最近,一個在迪拜過著最奢華生活的女子,卻拋下所有身份地位不顧一切也要離開這裏。
她就是迪拜酋長的哈雅王妃。
丈夫是手握大權的迪拜酋長、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謝赫·穆罕默德,身家高達700多億人民幣。
可這一次,再多的錢和權都換不回哈雅王妃的心。
一切安排得非常詳細周密,哈雅王妃是鐵了心要離開丈夫,離開迪拜。
這對於迪拜王室來說,無異於是莫大的恥辱。
可是對哈雅王妃來說,離婚是她掌控自己命運的唯一出路。
她的父親是聲震中東的老國王海珊,哥哥是約旦現任國王阿卜杜拉。
初次相識時,穆罕默德就已經有了5房妻子(迪拜實行「一夫多妻制」),19個孩子,年齡上也足足大了哈雅25歲。
王室與豪門的聯姻,看起來更像是一場交易。
可對那時的哈雅來說,她只是單純地「嫁給了愛情」。
13歲那年,她就參加了國際馬術比賽,還曾代表約旦參加奧運會障礙馬術比賽。
儘管兩人的條件看起來是那麼不匹配,從小接受西式教育的哈雅,還是懷著對愛情的無比憧憬嫁了。
婚後的穆罕默德與哈雅,的確過了一段快樂似神仙的幸福生活。
雖然穆罕默德身邊有不少女人,可每次外交出訪,陪在身邊的都是哈雅:
或深情對望:
我每天都會為他所做出的偉大成就感到驚嘆,每天都會為自己能夠如此幸運地靠近他而感謝上帝。
婚後他們很快便育有一兒一女,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圓滿。
哈雅以為,那就是嫁給愛情最好的樣子。
要想婚姻走得長遠,三觀一致很重要。
三觀不一致的婚姻就像兩個往不同方向走的人,很難並肩作戰。
當愛情里的激情逐漸退去后,哈雅與穆罕默德婚姻里的各種問題也隨之而暴露。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代表過約旦參賽,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哈雅也曾擔任火炬手。
除此之外,她還是約旦唯一一個考取了重型卡車駕駛執照的女性。
她創辦了約旦國際體育文化協會,同時是國際上多個婦女、兒童、藝術組織的名譽會長,在整個中東甚至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聲望。
就算不嫁給穆罕默德,哈雅的人生也能過得十分精彩。
在男權環境里長大的穆罕默德,從小就過著被眾星捧月的日子,習慣了身邊女性以他為尊的生活。
對家庭有超強控制欲的穆罕默德,是一個十足的大男子主義者,身邊的人必須按照他的意願過生活。
接受西式教育十分開明的哈雅,遇上大男子主義又強權的穆罕默德,兩人在思想觀念上的差異,生活中的矛盾,都在一步一步殺死他們的愛情。
然而站在這場婚姻里的,從來都不止哈雅與穆罕默德兩個人。
這是兩個國家的聯姻,甚至還涉及了政治、經濟方面的宏觀命題。
直到穆罕默德的女兒拉提法公主出逃,哈雅才堅定了要離開這個男人的信念。
因為不堪父親的專制,拉提法曾試圖逃離他國避難,卻無奈終被王室捉回並軟禁起來。
在看到拉提法公主的下場后,哈雅骨子裡的自由獨立開始不斷提醒她:千萬不要在婚姻里枯萎,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另一方面,對哈雅來說,這場婚姻困住的不止是她的人生,更關乎她兩個孩子的未來。
作為一名母親,她必須要給予兩個孩子一個健康自由的成長環境。
要麼離婚,要麼忍耐。
有些女性選擇隱忍,大都是不敢,她們或是無法自立更是,或是無法相信自己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
而哈雅選擇出逃,一是為了孩子為母則剛,二是她有足夠的底氣離開。
在哈雅的人生里,「王妃」的頭銜也只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附加值罷了。
在男權主導的迪拜,哈雅的離婚官司最終會得到什麼結果,我們還無法預知;
但哈雅的舉動已經為全球女性做了表率:無論何時,女性都不應該放棄為自己的人生爭取的權利。
生命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場修行,而對於女性來說,這場修行格外艱難。
在必須接受命運的安排之下,怨天尤人不如自強,顧影自憐不如自我成就。
只有強大了,才有和世界談笑風生的資本。
願你有結婚的勇氣,更有離婚的底氣。
來源: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