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澳洲第一傳媒 原文鏈接
寶爸寶媽們快看過來!
澳洲政府又給大家發福利了!
針對從0歲到17歲的所有小孩以及青少年,展開一次全面、專業的看牙服務!
•每天至少用牙線或齒間刷清潔牙齒之間。
•吃健康均衡的飲食,限製糖的攝入量。
•定期去看牙醫檢查和預防性治療。
今年,這些重要信息將通過標語「如何追蹤口腔健康?」得到加強,該標語提取ADA口腔健康追蹤報告卡,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記錄和跟蹤澳大利亞口腔健康狀況的計劃。
•在過去兩年中,65%的澳大利亞人沒有見過牙醫。
•50%的澳大利亞人每天只刷牙一次。
•近40%的人牙齒之間從不用牙線清潔牙齒。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牙醫提供艾滋病毒(HIV)檢測,因為感染艾滋病毒的某些初期徵兆就出現在口腔內,包括真菌感染和口腔病損。牙醫只需用棉簽對口腔進行拭抹取樣,送檢后,20分鐘即可得到艾滋病毒檢測結果。
•73%的年輕人(14-18歲)攝入過多的糖。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獲得有關良好口腔健康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此次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為你家寶貝的牙齒來個常規的檢查以外,還包括了緊急牙患的治療服務,以及專家現場問診…
現在預約就能得到這些服務,趕緊拿起你的電話吧!
1300 134 226
俗話說「牙不好,疾病滿身跑」,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首個通道,牙齒是否健康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壽命。
一旦出現牙病,或者牙缺失,長時間不治療,患者會比牙齒健康的人生病的機率高,例如:心臟病風險高、腸胃遭殃、容易咽炎、記憶力受損等。
而且迪肯大學新研究發現,牙齒好壞有抑鬱症有關聯,61%的受調查者有抑鬱癥狀,同時在過去一年裡,牙齒是有過不適感,57.4%的人自認為牙齒健康狀況不好。
牙齒與癌症
多項研究表明,牙醫可起到預警作用。
《華爾街日報》報道,修復科牙醫喬治·基沃維茨說,在32年執業生涯中,他曾根據患者上前齒內表面琺琅質受腐蝕的情況,診斷出七例癌症病例。
舌癌多發生於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處,常為潰瘍型或浸潤型。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快,浸潤性較強,常波及舌肌,致使舌運動受限,使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
被調查的65名26-39歲的舌癌患者中,有56名患者皆有牙齒向舌側傾斜或向舌側突出,即存在著牙齒與舌病患處異常接觸現象,其中有37名在出現舌癌前就自我感覺牙齒與知病患處經常碰撞磨擦接觸,形成舌部慢性損傷病變,其中有的還久治不愈。
牙醫能檢查艾滋
加利福尼亞大學牙醫學院的副教授蘇珊·海德指出,如果牙齦創口一兩個星期都不能愈合,或者某一區域的黏膜長時間呈白色或者紅色,而不是正常的粉紅色的時候,需要就醫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一些牙醫表示,他們還需要隨時了解患者服藥的最新情況。
例如,抗凝劑可導致口腔大出血,常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藥物可致頜骨壞死。在進行口腔手術前,這兩類藥物都必須暫停服用。
86%的青壯年舌鱗狀上皮癌,與患者的牙齒畸形有關,其舌病患處有經常與內側傾斜的牙齒接觸史。
抗抑鬱症、化學療法等治療用藥可導致口乾,導致平時可以保護牙齒的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可能發生大面積蛀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添加氟化物降低因口乾而引發蛀牙的風險。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