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ABC 作者: Bang Xiao
繼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民眾和支持北京的民眾在墨爾本市區激烈對峙后,維多利亞州警方向ABC中文確認,這起事件中的集體辱罵行為屬違法行為。而部分示威者佩戴口罩的行為因與犯罪無關故不構成違法。
上周五,上千名支持「反送中」運動的民眾和支持北京的民眾分別聚集在維多利亞州州立圖書館前的小廣場,高呼口號,表達各自的立場。雙方在整個抗議活動中發生了短暫的肢體衝突,隨後在警方的介入下兩個陣營被分隔開來。
ABC中文記者在現場聽到支持北京的示威者集體高呼「X你XX」、「叫爸爸」和「摘口罩」等口號,並用鏡頭記錄到其中一名示威者試圖用力推開ABC新聞部攝影師手中的麥克風。
維州警方今日提供給ABC中文的一份聲明確認,示威者在公共場所使用侮辱性或威脅性的詞語屬違法行為。
「雖然示威者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在維多利亞州,一個人在公共場所使用污穢、猥褻或淫穢的語言,或使用威脅、辱罵或侮辱性的詞語是違法的,」維州警方在聲明中說。
「示威並不是攻擊或威脅其他抗議者等非法行為的借口,也不是暴亂、冒犯或侮辱行為的借口,」這份聲明寫道。
同樣,針對一些民眾關於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示威者佩戴口罩遮面是否違法的疑問,這名發言人告訴ABC中文,這個問題取決於示威者遮掩相貌是否出於犯罪的目的,警方認為這些示威者佩戴口罩並不違法。
「在維多利亞州,出於犯罪的目的而遮掩樣貌的行為是違法的。然而,在本次遊行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示威者戴面具的意圖與犯罪沒有任何關聯。」
維州警方補充道,根據維州法律,警方認同民眾進行和平示威的權利,但民眾示威的權利或會因為違法行為而受到限制。
「人肉搜索」和「死亡威脅」:示威以外的言論戰是民主嗎?
民眾進行和平示威的權利和言論自由權是澳大利亞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反送中」運動在澳大利亞多個州及領地擴張,一些醜陋的言論和行為陸續出現。
一位不願意透露全名的香港人Aski告訴ABC,由於她在上周五參加南澳大學的示威活動時沒有佩戴口罩,一些支持北京的示威者在內地和香港留學生的衝突中拍到了她的相貌。
她表示,那張照片迅速在微信傳播,一小時后,她的一些朋友發來消息告訴她,她的個人信息被大量分享到了微信上。
ABC新聞部查閱了這些公布了她的姓名、工作地點、微信號以及她在示威現場時照片的信息。
同樣在上周末,前《紐約時報》記者許秀中(Vicky Xiuzhong Xu)在為《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報道悉尼的示威活動后發現,一些人在微信群中發布了針對她個人並帶有性侵犯意味的信息。
「他們意識到我是華人,所以他們開始發圖片…… 而且給我的文章截圖…… 我的臉書和Instagram上的所有內容都被截圖了,」她說。
幾天前,ABC記者在悉尼科技大學(UTS)的「連儂牆」上發現了兩張中文表情包貼圖,上面寫著「不想死的話,把港獨言論給老子收回去」。這句話被解讀為「死亡威脅」,儘管「表情包文化」是中國社交媒體上流行的非正式交流方式。
國際網路政策中心(ICPC)和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IP)分析師弗格斯?萊恩(Fergus Ryan)告訴ABC,這種「人肉」搜索並公開個人隱私的行為屬於「純粹的恐嚇」。他認為「人肉搜索」的目的是禁止批評北京的人發聲。
萊恩認為,這種通過使辯論的另一方因害怕而不敢發表言論的做法形成了一種「寒蟬效應」,一種對言論自由的阻嚇。
「他們希望關於他們的私人信息可以在網路上被瘋狂轉發,尤其是在中國。這將會幫助當局鑒別他們的身份,」他說。
針對中港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發生的幾次激烈對峙,時事評論員、獨立中文筆會成員劉逸明告訴ABC中文,在澳大利亞出現這樣的矛盾是「意料之中的」,這體現出兩個陣營在價值觀上存在根本的不同。
「香港人過慣了自由法制的生活,他們的意識形態當中更在乎的是人權,但對中國內地留學生而言,他們更在乎的是主權,他們覺得在主權面前,很多事情都可以忽略不計,」劉逸明告訴ABC中文。
根據ABC中文觀察,中國媒體在報道中著重凸顯了香港「反送中」運動中出現的「暴亂」和「港獨」,而中國內地留學生和海外華人的行為在這些報道中則是對「港獨」的自發抵制。
劉逸明說,許多中國內地留學生在西方生活時依然保持著原本的意識形態,但參与這樣的活動將有助於他們了解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權和示威的權利。
「他們自己也非常清楚,很多自由在中國國內是沒有的,但是在外國留學的時候是有的,」他說。
「他們在澳洲可以大搖大擺的上街去冒犯那些香港人,但是他們一旦回國就知道很多東西和外國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