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包括華人區在內的多家醫院被爆故意提高收費,每年多賺上千萬澳幣

2019年09月16日 9:47

文章來源:聚澳傳媒

待過一段時間的人

或多或少都會有個頭疼腦熱

需要找醫生診治的時候

而這西方醫療體制的醫生

可不比國內

想要看個病

那是一個大工程

得預約

要是需要拍個片啥的

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存在

那還得分開約、提前一兩個月約

更別說看專家了

而這看病過程麻煩就算了

都需要預約!

價格也不便宜

但他們一天能看幾十上百個病人;

國內專家門診要是憑自己手速搶到的號

也就一兩百看一次病

但這澳洲看一次病

但最近有澳媒卻報道

看一次可不得幾百上千刀

每次收到賬單都讓人心驚膽跳

但好歹貴歸貴

澳洲醫療保險系統還是比較完善

而且可選擇的公司也很多

綜合算下來

看一次病倒也沒有那麼貴

澳洲多家公立醫院非法收取額外醫療費!

根據澳媒《先驅太陽報》報道,Austin Hospital墨爾本皇家醫院和位於Box Hill醫院的這三家公立醫院,向患者開出的治療費用,是其他醫院的兩倍

維多利亞州衛生服務年度報告顯示,在2017年至2018年中,在這三家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中,約有25%是通過醫療保險或其他私人保險方式支付治療費用的。

而這三家醫院的年度盈利報告則顯示,通過對病人醫療保險公司收取高額的醫療費用這一手段,每年可從中獲利$3000萬至$5000萬澳幣。

除了提高治療費用的價格

而除了維多利亞州外,News Corp在八月份的報道中還透露

向病人的保險公司多收取費用外

還有部分醫院甚至實行雙重收費!

Auditor General的一份報告可以發現

墨爾本另外三家醫院: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La Trobe Regional Hospital、St Vincent’s Hospital Melbourne以及Western Health

就對病人和其保險公司收取雙重收費

沒有多餘的護士和床位

這些醫院違反了規定

他們未經過病人的同意

但其實有些治療是由醫保免費負擔的

看一次病,能收兩份錢,真可謂是好算計

但其實小編也有疑惑,畢竟能Medicare能報銷的藥物和治療都是明文規定的,那這幾家醫院是如何通過規定上的漏洞來操作,讓病人的私人健康基金願意在掏一次錢的呢?

但是這種雙向收費的行為,讓這三家醫院在過去兩年中,賺取了超過$2億澳幣的盈利

然而買過保險的人都知道

你今年報銷的多了

明年你的保險費用就會

畢竟保險公司也不是慈善公司

就是這種雙向收費的行為

導致病人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用額外增加了$92澳幣

而目前為止

雖然政府對私人醫療保險也進行過改革

但由於保費居高不下

醫療基金的會員人數

已經降至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這幾家醫院的這種行為

特別還是處在生命危急關頭的時候

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的一些公立醫院

還追著死者的親屬

要求他們為死者生前的健康基金支付費用

更為過分的是

有一些醫院

甚至在病人躺在手術台上

讓他們為健康基金付錢

這種行為跟強買強賣有何差別?

許多病人在公立醫院是可以享受免費治療的

卻被醫院強迫用私人保險支付治療費

簡單來說,這幾家醫院在為一位病人治療時,他們會將病人的治療費用賬單先發一份給澳洲國民醫療保險,也就是Medicare,先從Medicare那裡拿一份錢;然後在未經過病人同意的情況下,再發送一份費用賬單給病人的私人醫療保險公司,從他們那裡再收取一份錢。

根據醫療保險和國家醫療改革協議(NHRA)中有條款規定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挑選

公立醫院在某些疾病上

公民提供免費治療

是澳大利亞人的一項基本權利

但通過此次調查發現

許多資金緊張、沒有那麼富裕的維多利亞州公立醫院

會非法收取病人的治療費

而且目前維多利亞州其中最大的兩家醫院

還招聘了專職員工

專門向病人追討私人保險的費用

在2017年的時候

Austin Health就發布了一則招聘會計的廣告

上面的職位描述為:

那麼

馬上就要接受手術麻醉之前

負責給針對性被選擇的病患開票、收款和債務管理相關

所以這是否可以猜測,

部分維多利亞州公立醫院為了賺錢

和一些私人保險公司有「合作關係」

比如醫院「強迫」明明可以享受免費治療的病人購買私人保險

然後私人保險公司再通過醫療報銷

就私自將醫療賬單遞交給病人的私人健康基金

達到雙贏的目的

當然

這都是根據《先驅太陽報》的報道所做的猜測

只會損害病人和醫院、私人保險公司之間的信任關係

畢竟沒有人喜歡強買強賣

不過話又說回來

公立醫院要想盡辦法賺錢

主要源頭還是因為缺錢

一位曾在澳洲醫院實習過的華裔就曾爆料

由於政府對醫療的不重視

再加上手頭也不寬裕

醫院也不願意增加床位

每年撥給公立醫院的款項都是固定且有限的

所以公立醫院允許有多少個科室、一個科室有多少個醫生、多少張床位等

都被規定的死死的

哪怕病人再多

因為這意味著需要額外的醫護人員看顧

這都是錢啊

不僅如此

這種現象也導致公立醫院做很多東西

有些時候幾個月都算快

排到三五年之後也是常事

比如做心臟搭橋手術

根據一家數據公司

平均等待期要兩年左右

因為沒有額外的醫生

而且大家都知道澳洲的人做什麼事都是慢悠悠

就醫院這種地方

一天下來也看不了幾個病人

但這種等待期對病人來說

確實何其殘酷

明知自己身體不好需要做手術

有些病不能及時治療的話

要是沒個醫療保險

可能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

但是醫院卻不停回復

「不好意思,沒有手術室沒有床位」

再加上排在前面的人大家都有著差不多的情況

都是在等待救助也無法插隊

一些人也負擔不起去私立醫院治療的費用

那能怎麼辦呢?

只能幹耗著

有多少人是在等待救治的途中倒下的呢?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大選的時候

政客們總是宣稱

「如果我當選,我會撥款多少多少錢給醫療」

因為對民眾來說

醫療確實也是與每個人迫切相關

所以說

大家總吐槽國內醫院態度不好

看個病醫生可凶了

但西方醫療體系下的醫院和醫生吧

態度是挺好的

對你噓寒問暖看著還挺體貼

但誰知道你看個醫生得等多久呢?

如何能從中做個平衡

也是一件難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