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人瞰世界
之前和幾個在澳洲當老師的朋友閑聊,我問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如何一眼看出一個孩子家庭情況怎麼樣?本以為他們會答穿著的細節,說話的神態等等,
可沒想到,他們卻回答:看他們中午吃什麼。
這裏雖然不乏有玩笑的成分,但確實也有幾分真實。
01
你孩子的午餐,會出賣你的階層
保羅·福塞爾在《格調》一書中所說:「你的體重就是你社會等級的宣言。一百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標誌,但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肥胖是澳洲中下階層的標誌。與澳洲中上層階級和中產階級相比,中下階層的肥胖者是前者的四倍。」
更殘酷的現實是,中下階層的下一代,同樣逃不出肥胖的命運。
最近,澳媒ABC走訪了一個澳洲小學,
在這所小學里,12歲以下兒童的肥胖率,達到了驚人的67%。
不是別的,正是因為他們父母給他們準備的午餐:
但其實仔細一看,會發現這樣的午餐,其實是名副其實的「垃圾食品」——
大量廉價的碳水化合物(餅乾,白麵包)
過量的飽和脂肪(薯片、各種油炸零食)、
超標的糖攝入(飲料、巧克力棒)、
而且完全沒有重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肉、奶)。
雖然有的午餐裡帶有水果,但量卻非常小,更別說蔬菜了。
ABC表示,這所學校位於墨爾本的Broadmeadows區,是該市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所以,父母的經濟情況,不偏不倚地反映在了他們孩子的午餐上面。
對於窮人們來說,沒有生活,只有生存。
他們經常加班、熬夜、缺少睡眠、暴飲暴食或飲食不規律;生存的壓力山大,自己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鍛煉身體、控制飲食,更別說他們的孩子了!
況且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也難有身材管理的意識和知識。
所以,窮人的「過勞肥」越來越多,而且這種肥胖,還會傳染給下一代。
ABC再次走訪了當地一所位於富人區的小學,
拍攝下了那裡小朋友們的午餐:
首先食物品種豐富多樣,蔬菜水果佔了很大比例,保證了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
同時,食物里富含蛋白質(雞蛋、雞肉),有助於孩子身體發育,而碳水和脂肪則選擇了更健康的全麥、不飽和脂肪(牛油果)等,
最後,這些午餐準備起來更花時間和精力,但保證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所以在這所貴族學校,孩子們不僅肥胖率為0,而且體格還更加健壯。
他們有時間有金錢對自己的身體和孩子的身體進行投資,他們願意選擇綠色、有機、低熱量的食物,捨得在健身上花時間,也承擔得起上健身房、請私人教練的大把銀子。
澳洲曾有一項關於財富和運動關係的報告,數據顯示:那些擁有財富更多的人傾向於更多的運動。大數據顯示,每日行走8000步以上的人群平均收入高於8000步以下人群6.4%。
一份好的午餐,一個好的身材就像奢侈品,多屬於富人階層。
瘦很昂貴,窮人消費不起。你和孩子胖,是因為你窮。
02
在澳洲,你的身材,就是你的階層
孩子的午餐,是他們的名片。
而你的身材,就是你的名片。
它能折射出你內在的品質、性格、習慣……在澳洲,判斷一個人的階層,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TA的身材。
CCL領導力調研表明:《財富》500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中找不到一個體重超標的人。
想想也是。那些受過良好教育、有強烈進取心、努力奮鬥、事業有成的人,哪個是肥頭大耳,哪個是大腹便便?
你看澳洲的政客們大多都是身材勻稱、溫文爾雅的人。
這是完全的真人秀,記錄了普通英國人的人生。
片中的一對精英階級夫婦 56歲時依然保持著好身材;由原中產階級晉陞為精英階級的教授夫妻和公務員夫妻,體型也不錯。
而那些底層階級長大的男人們,雖然有幾個年輕時也英俊帥氣,但最終他們幾乎全都成了胖子或禿子,尤其是他們的妻子,身材變形得更厲害。
但想要瘦卻很昂貴,你要持之以恆地付出毅力去鍛煉、備受煎熬去抵制美食的誘惑。低油、有機、穀物食品、各種運動穿戴裝置、健身房的會員卡,每一項都是耗時又燒錢。
在澳洲精英階層中特別流行一項運動,Iron-man Triathlon (鐵人三項),參加這項比賽從買裝備到訓練要花費十幾萬澳元。舉辦這項活動的公司曾委託機構進行調研,發現鐵人三項比賽選手的年均家庭收入為24.7萬澳元。鐵人三項比賽選手的平均收入為12.6萬澳元。 沒錢絕對玩不起。
保持健康的瘦不僅是精英階層在工作、社交上的外形需要,背後更是收入、毅力、自律、時間管理等多方面的象徵。
正所謂,如果你連體型都管理不好,如何管理下屬/公司/資金/人生?
03
身材好,也是一種實力
一個人的身材,25歲前,是爹媽給的;25歲之後,是自己修的。
能管好自己身材的人,往往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反之,臃腫的身材背後,可能是一團亂糟糟的生活。
我們公司副總裁,澳洲本地人 Jack,就是個身材超好的高富帥,不過,是個50多歲的老帥哥。
他每天5:30起床,然後去操場跑步。有一段時間要參加「悉馬」—-悉尼馬拉松賽,所以他更是加大了訓練量。
Jack管理著公司最重要也是最忙碌的製造領域,每天提前半小時上班,還經常出差,別看他一把年紀了,可每天精力旺盛得像個小夥子。
相反,我的一個澳洲同事,就是因為胖,工作一直沒有得到升遷。肥胖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生涯。
有一次,領導召開一個內容枯燥的會議。這個同事精力不好,特別容易打瞌睡,聽著聽著竟然睡著了,腦袋還時不時「小雞啄米」。
圓桌會議室里,他正好坐領導對面,領導重重地咳嗽了兩聲,他從睡夢中驚醒,繼續聽講。結果沒一會兒,他又犯起困來,領導一一收在眼底。
肥胖,給工作帶來影響,生活質量也大打折扣,還談什麼奮鬥拼搏呢?
人與人拼到最後,拼的就是身體。身材好,就是一種實力。
04
你的身材里藏著自律
身材和時間金錢有關,沒錯,但關係更大的是,自律和意志力。
正如網上對《人生7年》的評價:人人都只看到了澳洲精英階層與生俱來優越的家庭條件和社會地位,羡慕他們有私家健身房,有私教,認為他們能有健康體魄、勻稱的身材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又有誰看到他們在飲食控制、健身等方面的自律?
這種自律,遠遠強於底層階級。
要知道那些有六塊腹肌的男人和永遠保持好身材的女人,他們擁有你想象不到的自律和意志力。
郭富城,堅持健身二十余年,每天最少跑步半小時。即使到外地,也會要求入住24小時開放健身房的酒店,要是酒店沒有健身房的話,他會自備繩子在房間跳繩。
彭于晏處於事業低谷時,苦練八個月體操,幾乎每天進行十余小時。而為了保持身材,彭于晏只吃不加任何調料的水煮餐,正是憑藉這樣的自律,彭于晏出演《翻滾吧,阿信》,入圍了第48界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她說:「形象是女人的紀律」。
正是幾十年如一日,鋼鐵般的意志自律著,所以她60多歲了,仍保持著纖細的身材和優雅的狀態……
人人都知道「管住嘴,邁開腿」的道理,可又有幾人能像他們這樣做到呢?
好身材是奮鬥出來的。
不是一朝一夕,不是時斷時續,不是一天的熱情,那些今天喊減肥,明天喊運動的人,大多只是嘴上喊喊,安慰一下自己脆弱的心。
每一個胖子都有顆易碎的心,一個怨天尤人,抱怨喝涼水都長肉的人,怎能看到:好身材的背後,
是滿滿的自律與堅持,
如果連減肥都做不到,
還談什麼優秀?
如果連身材都控制不了,
還說什麼掌控人生?
在這個階層逐漸固化,上升通道越來越窄的今天,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可能跨越階層,逆襲到更高的階層。
你的身材里藏著你的自律,而自律能改變你的人生。
三島由紀夫說,「人生只有這麼一回,為何不多加珍惜短暫無常的身軀,予以鍛煉雕琢呢?」。
願你努力奮鬥,精心雕琢出一副好身材。
你跑過的每一步路,灑下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會讓你,功不唐捐。
看著都腿軟的項目,結果從22歲至62歲都有人報名,下面是比賽的場面。
巴克萊分析師Jacob Stoller
跑在400米比賽中他用時57.05
脫掉衣服讓不少員工吃驚
40歲出頭,
跑完400米用時47秒,
在中國是一級運動員水平。。。
跑完40碼用時5.43秒
40碼用時4.8秒
雙杠臂屈伸連續完成52個
雙杠臂屈伸完成52個
雙杠臂屈伸Mark Rubin做了54個
一口氣完成30個引體向上
做了23個引體向上
完成了26個引體向上
垂直彈跳0.80米
直彈跳0.87米
20碼穿梭用時5秒
20碼穿梭用時4.2秒
20碼穿梭第一
500米划船用了1:30.80分鐘
500米划船用了1:18.60分鐘
500米划船用時1:28.10
完成21次標準卧推
500划船用了01:46.05分鐘
做了25次卧推。
富國銀行的威爾斯
400米用時1分零4秒
榮獲4項冠軍
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採訪運動員
這是她第一次參賽。
獲得終結者獎牌
越忙的人反而越注重健身。
哪怕你工作再忙,生活壓力再大,
別忘了抽出2%的時間
去健身,去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