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澳洲移民留學網
留學熱已經逐漸從本科向更低年齡段發展,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初中生走出國門。
說到這裏很多人好奇,難道外國的基礎教育真的這麼優秀嗎?能夠吸引家庭不遠萬里,甚至放棄工作和事業,只為讓孩子更早接觸西方教育?
1.數學周里的公開課
布丁上的這所學校的宣傳和通知單特別多。有活動就會發通知,讓家長簽字。周一六年級的孩子集體去附近的一個中學參觀,問家長是否同意。
這種機會我肯定是立馬同意,因為對一個短期體驗的孩子來說,恨不得在一個學期內嘗盡各種可能。孩子去了一天,結果回來告訴我,他得了個獎,是做手工得的。而班上幾乎所有孩子都有獎。
具體活動在周三下午放學后,三點開始。去得太早了,簽名是第一個。校長和副校長打招呼,說隔壁有咖啡有茶有甜點,可以吃吃喝喝。
陸陸續續有家長到,放學的孩子,報名參加活動的也來了和家長匯合,辦公室熱鬧起來了。時間到了,校長致詞,大意是老師擔心參加的人數不多,看現在,教室滿滿當當,可以開始了。
當時主講是一位男老師,他給每個家長發了一張紙,上面列了三道題。題干是這麼寫的:瑪塞娜家裡的後院長著一顆巨大的橙子樹,每年這顆樹都長出很多橙子,她們家裡的成員可以分享。
她家有很多不同有趣的方法分享橙子。問題一:今年瑪塞娜家的橙子樹產的果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去年結的果有360個,問今年結了多少顆橙子?
看到這題我在想,這道題估計隨便問一個中國小學生,都能很快回答出來。不就是360÷3=120嗎?有什麼難的?
看到我給出的答案,她說,你是對的,but how?What how? 我又把360除以3,列了個豎式出來,以為老師要這個過程。顯然不對,因為老師看了,繼續在問:how?
當天我在朋友圈吐槽,移民加拿大的親同學補充證明說,她家娃在加拿大也不背,她看著很著急。好吧!那我們就靜下心來看看澳洲人民怎麼分橙子。。。
3.千奇百怪的分法
第一組的家長站起來,在360的旁邊寫了3/3,然後分成三個1/3,每個120,加起來就是360。嗯,這就是解釋···第一次知道,乘法居然還能分解成這樣。
我看到這,心中大驚!難道這和第一種有什麼不同嗎?但很顯然,其他的家長並不這麼想,而且給出了熱烈的掌聲。
但當時我的內心是,真的給跪了!這是在上數學課?
第五位家長給出的方法更直接,列除法豎式解決問題,360÷3。沒有分步驟,下面寫了三個零。喂,你們小學老師是怎麼教的?可是台下依然響起了掌聲…
第六種兩個媽咪組合上台,一個念,一個寫:300÷3=100,60÷3=20,100+20=120這跟第二種答案異曲同工,只是更簡潔些,直接列算式了。
不得不服,澳洲的數學課很任性。
17. 做一些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4.東西差異
早些時候,看到中國人黑老外數學不好的各種段子,也聽說過中國孩子出國后數學一騎絕塵的各種例子。但是這次實際參与了一堂澳洲的數學公開課後,有腦袋被撞的感覺,感覺自己被上了一課。
我開始反思自己孩子在國內接受的那種填鴨式的教育是否合理,也開始懷疑那種只能追求一種正確答案的教育是否合理,澳洲的這節數學課,讓我明白了:1:不同的方法遠比提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
2:解決的答案不是單純為了更快更准,還可以各出奇招兒。
3:再微小的差異也是被認可,可以獨立存在的。
4:每個答案都被尊重,認可,受到鼓勵。對同一道題,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哪怕做錯了都沒關係,老師依然會鼓勵學生繼續做下去。
而且,做題的快慢根本不是重點,而是,是否你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對於一道簡單的題,可能所有的解法都是大同小異,可就是再微小的不同,也是兩種獨特的存在。
在課堂上,無論學生提供什麼樣的答案,都會得到老師的鼓勵,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他們獨立、會自主思考、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有自信。
換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中國五年級的數學公開課,花了一小時討論這麼簡單的題目,老師早就被投訴了。我聽過布丁在中國的數學公開課,說實話,三年級的題目我就得開始全力以赴了。
澳洲的這堂數學課下來,覺得像以數學之名,行party之實的一場親子聚會。將近一個月的感覺,來澳洲是一個鬆綁的過程,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都慢慢放鬆下來了。
Have a good day!Enjoy everyday in your life!每天早上送孩子出門時會這樣叮囑他。就像那些數學題,想怎麼解,就怎麼解。
以上就是這位媽媽在澳洲陪兒子上課的經歷,其實,澳洲的教育理念不僅體現在課堂,還體現在課下。前段時間澳洲迎來了一波學生假期,各大中小學紛紛放假,澳洲的熊孩子也領著假期作業回家了。
那最後還不是要回到2×8上?我不解。 兒子說,他也奇怪,難道他們這裏就不背乘法口訣表嗎?我試著用英文背了背, two two four, four four sixteen,還好,two nine eighteen,是繞口啊,不好背。
2. 再看上一本書。
3. 別忘了看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男高中生改進電子板得1.5萬贊助費
4. 記得保持微笑。
5. 美味的小吃也必不可少。
6. 記得和你最愛的人共度時光。
7. 試一下笑到肚子疼是什麼感覺。
8. 不要總在屋子裡待著,去戶外感受自然。
9. 出門多溜達,沒事到處逛逛。
10. 多花點時間在你喜歡的愛好上。
11. 但是要保證休息。
12. 一定要記得去拜訪你的朋友們。
13. 試著用盡全力奔跑。
而他們的作業單,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長下面這樣:
15. 再吃一些的美味小吃。
16. 在花園裡玩。
這些作業,比如做運動、做家務、體驗美食、親近大自然,雖然不是書本上的學識,也不能增長考試分數,但卻非常有實踐性,讓孩子的動手能力,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提高。
有了這些生活常識,他們走上社會以後才不會無所適從,不僅有著健康的心理,與人友好溝通的能力以及自我價值的認同,獨立生活更是不在話下。
比如有的孩子有愛心,很體貼,很懂事,並且每一天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再比如有的孩子是朋友們憂傷時的依靠;有的積极參加各種體育運動,有的在家裡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有的是弟弟妹妹們最好的玩伴。
Ben還發起了一項名為Kickstarter的活動,以籌集1500澳元來改進他的概念,這個項目一經發起,得到了澳洲社會各界的支持,沒多久籌款就超過了1.5萬澳元!
僅僅因為他們考試成績不好,就否定他們的所有價值,這樣的教育,在澳洲人眼裡看起來是無法理喻的。
14. 烹飪美食或者做些手工。
亞裔高中生配出救命葯
就在去年,有一則新聞震驚了世界。因為看不過壟斷商不停抬高葯價,肆意壓榨患者們的血汗錢!於是一群高中生便下定決心要重新研究一個藥物配方! BBC:Martin Shkreli:澳洲男孩們造出了救命葯!
但是,沒有一個人對他們提出質疑 。家長,老師給予的是毫無保留的幫助,告訴他們怎麼去找資料,怎麼獨立做實驗。
同學,朋友給出的是支持的目光,覺得他們做的是世界上最炫酷的事情!因為這些支持,他們真的成功了!售價高達$11萬的救命葯,被他們,一群亞裔高中生花20刀就給配出來了!
10歲小孩獲邀蘋果開發者大會
另一個在澳洲的亞裔小孩,在10歲的年紀里,就完成了全世界的碼農的夢想。他被邀請參加蘋果公司全球開發者大會。這不只因為他是天才,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支持
名叫Ben Wang的澳洲華裔男生也年紀輕輕就成為圈中有名人才了!他發明了一種改進過後的電子原型版,可以讓創建電路和自定義電子設計變得更加簡單。
另一組的家長表示,其實有更簡單的方法。首先,把360分成300和60。然後先把300分成三份,每份100。再把60分成三份,每份20。這樣兩個加在一起,就是100+20+120。
看完之後,是不是有點懷疑人生?這就是小學三年級的作業?!這份看似不可能的作業,正是體現了澳洲教育的核心概念:不以成績論英雄,因材施教,不一定每一個孩子,都必須成為數學天才,成為醫生、成為律師,才算成功。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