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凌宇澳洲移民
疫情之下,澳洲要求中國歸澳的人員自我隔離14天。於是華人社區湧現了許多「隔離互助群」,成百上千名志願者自發地幫助隔離在家、不能出門的同胞解決日常所需的採購問題。
自我隔離者可以在互助群里與附近的志願者對接,列出購物清單,志願者採購好物品後送至隔離者住址,將商品放在家門口,離開時通過手機通知隔離者商品已送到。
從回澳的第一天起,愛心就開始了。志願者的愛心,比你先到家。
這樣既幫助了隔離者解決不能出門的最大困擾,又最大程度地降低互相感染的可能性。
這些天,雖然病毒肆虐,禁令不斷升級,但華人社區滿滿的正能量。
上周末,澳洲東海岸迎來了30年一遇的特大暴風雨。新州地區一直經歷著自90年代以來最強的降雨。樹木倒塌、交通阻斷;數萬居民正在經歷斷水斷電的困境。
工會都呼籲工人停止工作待在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華人社區依然有志願者「逆行」為隔離的同胞代採購。
50公里 轉身離開
隔離結束 把愛心傳遞下去
有些「隔離互助群」里的朋友,已經順利結束了14天的隔離期,但是卻沒有退群,而是搖身一變成了新的志願者,為新的隔離朋友服務。
這大概就是愛心傳遞的意義!
這20個瞬間,道出近期澳洲華人最真實的生活。
一位剛剛歸澳的華人,主動要求家人一起隔離:「讓自己心安,讓別人心安。」一個小小的決定,卻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看得出,這是一位不願給別人添麻煩的朋友,內心滿滿的感恩。
除了志願者提供的愛心服務,不少隔離同胞在群里學會了使用本地的各種線上送貨平台。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珍貴,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麻煩志願者!
比如家裡停電斷氣……還好我們有志願者送來煤氣爐!
更有貼心的志願者,知道附近社區停電了,連充電寶都準備好了。
近期聽過最感人的承諾。
一人當志願者,全家都是志願者!
父母們可能手機用得不如年輕人好,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心裏的社會責任感。
志願者不辭辛苦,讓同胞「吃飯工作」兩不耽誤。
就連隔離的心理需求,細心的志願者也關照到了。
一位志願者說:「有些隔離的同胞會感到疏離感,但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是被尊重、被感謝的。」
又是一位不願麻煩志願者的隔離朋友,從自己院子里摘菜吃:
然而,閉關在家,難免遇到超市網購平台做不到的事。
看著一個女生志願者拎著沉甸甸的大包小包送上門,又心疼又感恩!
隔離14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知道有一群志願者一直都在,是一件多麼有安全感的事。這解決隔離者最大的後顧之憂。
「一回到家,就有溫暖」
1月26日,一名墨爾本華人因為GP的誤診,被錯誤地告知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狀病毒,而同家人一同前往了一家墨爾本中餐廳用餐,隨後確診為新冠狀病毒肺炎。該餐廳一時間被推上風口浪尖,雖然衛生部門表示該餐廳已經沒有風險,可以前往。
讓全澳看見華人的努力
最近,針對中國人的一些不太友好的新聞出現在某些西方媒體上。但是,通過大家的努力,華人社區正能量的真相總會被全澳看到。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