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悉尼
本篇內容為轉載/翻譯內容,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體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旅游業可能是疫情期間最慘的行業之一了,
最近有澳媒報道了一個旅游業者過去一年的經歷,
她的生意一夜之間跌至谷底,連帶整個人生規劃都受到了影響!
這位從業者名叫Fiona Caffery,(澳洲第一大網紅抖音賬號「微悉尼」,帶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兒!留學旅遊移民必備!請在抖音號搜索「微悉尼」 ,我們在這等著你!)
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在58歲時再次投簡歷找工作。
疫情之前,Caffery擁有一間小的旅行社,她的計劃是:再工作5年就賣掉旅行社,逐漸減少工作時間,然後退休。
可是,疫情讓一切化為泡影。
她的旅行社原本開在墨爾本的Malvern East,雖然小,但是能盈利。
可疫情造成的殺傷力堪稱核彈級別,Caffery是這麼說的:她從事旅游業已經長達38年,見識過恐怖襲擊、海嘯、地震,還有經濟衰退,
但所有這些對旅游業的破壞都不及疫情的萬分之一。
「一夜之間,我什麼都沒做錯,可我的生意就一文不值了。」
Caffery的旅行社叫Travel Sense,至2020年已經開了13年,
疫情暴發后,她和兩個員工都開始領JobKeeper,雙周1000刀(RMB5000元)。
Caffery領的1000刀全部用在了旅行社的開銷上,包括運營成本及客戶退款等。
為了節省成本,Caffery去年甚至退掉了實體店面。
儘管沒了實體店面,但依然有各種開支,包括:保險費用,行政費用,IT費用及會計費用。
除了這個旅行社,Caffery原本還有一家鹽療店,可是去年疫情最嚴重時,這家店也進行了破產清算。
她說自己已經一年沒往家裡拿過薪水了:「我實際上相當於失業了。」
她現在還能靠JobKeeper勉強維持,可是3月底,JobKeeper就將停止發放,
屆時,就算百般不願意,她可能也不得不遣散員工,她接受採訪時用顫抖的聲音說:「我很難過,我是一個負責任的老闆,這些員工都非常努力、忠誠,一路幫我把公司發展成現在的樣子,他們就像家人一樣。」
等同於失業的Caffery也開始找起了工作,她投過很多崗位,包括公司行政、餐飲及酒店工作,但全都石沉大海,
她知道現在競爭激烈,她也清楚自己的年齡可能是一個障礙:「很可能還有100個人申請同樣的崗位。」
這裏順便插播聯邦政府的另一項福利JobMaker,該福利的目標是促進「年輕人」就業,
「年輕」指的是35歲以下,簡單來說,
只要僱主雇傭35歲以下人群,
同時滿足其他一些條件,就能領到補貼,
JobMaker還把「35歲以下」分成了兩檔,年齡較小的那一檔,補貼金額更高。
Caffery很擔心這個JobMaker會讓她更難找到工作。
疫情期間,除了領取JobKeeper,Caffery還從州政府那裡領到了3.8萬的補貼,
她「非常感激」政府的幫助,但是她已經羞於求助:「對於要依靠政府這個事,我感覺很恐怖。我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人,向來努力工作,依法納稅,自立自強。」
以前她的工作是幫客戶規劃一個理想假期,現在,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取消假期,處理各種退款。
疫情之前,她旅行社的年營業額可達到300多萬,但是邊境關閉,讓她的營業額幾乎降為零。
儘管聖誕節之前,她靠國內旅遊接了幾單,但是聖誕節之後,幾波散發疫情還有隨之而來的邊境關閉,又讓她的生意一落千丈:「有太多不確定性了,客戶現在都不敢再預定任何東西,這也不怪他們。現在就只有取消和退款,真的很難樂觀積極起來。」
現在她家裡擺滿了關店后搬回去的辦公桌、沙發、文件櫃等,她時常有一種衝動:是不是乾脆把這些都賣了?
但最後總有一種力量,讓她打消這個念頭,她知道以後也不太可能再重開店面,
儘管如此,她還是決定:繼續把公司維持下去,
就算員工只有她一個人。
她說,她的一些「忠誠並且很支持她」的客戶,就等著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普及、邊境重開后再出去度假:「我希望能照顧好他們。澳洲人喜歡旅遊,也需要旅遊。后疫情時代,我們將更加需要旅行社,我們需要旅遊產業,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撐過去,撐到那個時候。」
窺一斑見全貌,這大概是很多人疫情期間的寫照,(澳洲第一大網紅抖音賬號「微悉尼」,帶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兒!留學旅遊移民必備!請在抖音號搜索「微悉尼」 ,我們在這等著你!)
希望疫情趕緊成為記憶,所有一切都能雨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