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題目,很多人一定迷惑了,不是說好的,地產情勢大好嗎?
澳洲房地產確實是近30年最火的時代,即使疫情,即使封鎖,無法阻擋人們購房的熱情。
按理,不是地產商大賺到夜間笑醒的模式嗎?
一切如此詭秘,中國地產商都快病入膏肓,澳洲也「好不到」哪去,號稱世界最牛的地產商lendlease 最近卻是揮起裁員大棒。
莫非地產行情要變?
究是為何,看官們請勿走開…
恆大與慘烈的中國地產商
先看慘烈的中國市場。
據統計,2021年以來已有近300家房地產公司破產,被形容一天一破。
日子稍好的融創主席孫宏斌以「慘烈」比喻中國當下形勢,並稱幾乎任何一家地產商都有可能暴雷。
即使許多上市地產公司也出現危機,華夏幸福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約184億澳元,陽光100的2億美元可轉換債券可能構成違約,藍光發展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近20億澳元。
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發生,中國信用違約風險逐漸從邊緣小型地產公司蔓延至排名靠前的大型地產公司。
近期破產潮中的焦點無疑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集團,世界五百強的恆大。
恆大曾經是這個星球上最激動人心的成功典範,老闆的皮帶logo 代表了暴發戶的光輝歲月,也是輝煌成功的象徵,現在卻步履蹣跚。
三年前,在香港上市的恆大在鼎盛時期,曾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房地產集團,它現在更廣為人知的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負債超過 3000 億美元。
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里,許家印的企業一直在極力掙扎,與成群結隊的憤怒債權人抗爭,並拚命爭取足夠的資金來生存。
如今的恆大已經警告,如果其再融資和出售資產的努力達不到要求,它可能會拖欠債務償還,這一聲明震驚了全球債務市場。
承包商正在排隊要求付款,國際債權人正在逃離,他們願意從任何接手購買恆大債務的遊戲中消失。
與此同時,數以萬計滿懷希望的恆大業主擔心,恆大崩潰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存款與資產蒸發。
許家印是中國第三大富豪,估計財富為 300 億美元,但只是他負債的10%,一切只是杯水車薪,何況他怎會動用自己的小金庫呢!
恆大不再永遠強大,示範作用已經被明顯放大,當下,全球投資者和債權人拚命試圖跳出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
其實正當恆大「玩破產」,澳洲有企業喊出痛苦的聲音,而且還是號稱世界上最牛的房地產企業。
澳洲地產霸主大裁員
恆大倍受煎熬的同時,澳洲同行也傳來了壞消息。
8月30日,全球房地產巨頭 Lendlease 發布消息,將裁員多達 400 人,以整合澳洲業務,澳洲地產熱潮似乎根本沒有惠及它們。
這場大裁員凸顯了澳洲地產商日子不好過的事實,之前,lendlease 已經出售了一些工程和服務業務,並累計裁員上千人。
新上任的lendlease首席執行官托尼·隆巴多 (Tony Lombardo) 在集團戰略日宣布了新的商業模式,他剛剛接替了掌舵 12 年的前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麥肯 (SteveMcCann)。
在澳洲地產高潮時,將CEO炒魷魚,預示了澳洲地產大環境與開發商之間不和諧的步調。
民眾的狂歡,Lendlease 卻是花費 1.6 億澳元用來裁員及消減其他成本,今年上半年的重組費用將達 2.3 億至 2.9 億澳元。
Lendlease的日子不好過,還體現在未來將專註于出售其非核心開發項目,並引入新的領域,例如建造租賃、數據中心和將其舊辦公資產重新定位到更靈活的空間中。
然而,不樂觀及不確定性仍蔓延在大的地產商圈子中,未來二年的盈利可能都不會令人興奮,這些壞消息的疊加,令到lendlease 股價根本無法上漲。
即使它們有一堆優秀的項目,包括悉尼的兩座 Barangaroo South 住宅塔、南岸的墨爾本區、倫敦的大象公園開發項目和美國芝加哥的大型塔樓。
前有恆大,後有lendlease,這個世界經濟早已經是互相關聯,蝴蝶效應非常明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連鎖反應
澳洲原材料鐵礦石在中國的房地產繁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公寓大樓都需要大量鋼材。
事實上,房地產開發商約佔中國鐵礦石需求總量的一半,因此,在鐵礦石價格從 5 月份的峰值下跌約 40% 的時候,中國建築業的走勢圖與澳洲鐵礦石行情嚴重契合。
但,或許你無法理解大澳洲地產商為何日子也不好過。
其實,他們在賣的項目幾乎都取得了「暴利」,只是企業本身多年沉積的問題也一併凸顯出來。。
首先,疫情改變了地產商的運作模式,工地動輒停工, 昂貴的寫字樓費用, 龐大的後勤系統都使得臃腫的大地產商的利潤嚴重被壓縮。
其次,澳洲上市地產商普遍低市盈率,幾乎都在10以內,股價根本無法提振,導致融資很難,即使是銀行融資也更喜歡小投資者。
第三,土地儲備有限, 先知先覺並沒有發生,自從上次2017年澳洲地產整體低潮,地產商土地儲備嚴重縮水,尤其是別墅用地,而大量城市公寓的利潤無法立即體現出來。
最後,2021年更多地產紅利發生在民間的接力賽,二手房才是主戰場,澳洲大開發商的許多單個項目充其量不到百套資源,何以影響整個市場。
一切都是個循環,一切皆有可能。
中國地產商破產潮 —— > 澳洲鐵礦石完蛋 ——>澳洲政府壓低匯率——> 央行低利率——> 刺激房地產市場——> 幫助大地產商渡過難關。
誰在這個循環中的利益鏈中,誰就是贏家。只不過,下個循環,利益主體交換角色而已。
結語
疫情大流行,大企業反而舉步維艱,它們像大象一般,無法從容轉身應對。
全球幾乎所有大的開發商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擁抱人工智慧,靠近互聯網才是出路。
反觀席捲世界的房地產熱潮,這或許罕見的是一場民眾「自發」的狂歡派對。
這也是一場無奈的狂歡,各國央行的大放水,要不等待無名的沒落,要不潛水下去,一起搏鬥到底。
即使恆大破產,即使澳洲大地產商繼續裁員,一場有澳洲底層民眾「自動」發起的地產狂潮跡象仍在前行,不見終了…
責任編輯:yxy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房投資見聞,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